邴原戒酒苦學
邴原,字根矩,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東南)人。他是東漢末年與鄭玄齊名的著名學者、教育家。在歷史上,邴原以品性高潔、志向宏偉稱著。
邴原生活在我國東漢時期,小時候沒有機會上學,可又十分渴望讀書。在距他家不太遠的地方有個學堂,邴原每次從那兒經過,都懷著一種戀戀不舍的心情,尤其是聽見學生們瑯瑯的讀書聲,就越發不肯離去。
這一天,邴原又路過這個學堂,里面的讀書聲又一次引起他對讀書的渴望。看見別人家的孩子都能讀書,只有自己不能,十分心酸,不禁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恰巧這時老師走了出來,見一個孩子在傷心地抽泣,就走上前來問:“你為什么哭泣?”邴原抽抽搭搭地回答:“孤兒容易悲傷,窮人容易感動,看那些孩子既有父母,又有書讀,十分羨慕,心里一難過,就禁不住抽泣起來。”老師聽了邴原的話后,深受感動,就說:“你想念書,盡管來吧。”邴原說:“我沒有錢交學費呀!”老師說:“你如果立志讀書,我白教你好了,不收學費。”邴原聽后熱淚盈眶,深深地給老師鞠了一躬。從此,邴原就在這個學堂里讀書了。由于邴原勤奮刻苦,嚴格要求自己,僅一個冬天,就讀完了《孝經》和《論語》。
自從入學堂后,邴原的學習很快有了長足的進步,漸漸地隨著視野的開闊,他已不滿足于已有的知識。因此,決定出門遠游,拜師訪友,豐富完善自己。
邴原原來喜好飲酒,為了不因醉酒誤事,游學時,他始終堅持滴酒不沾,整天背著書箱,徒步跋涉。走到哪里,學習、請教到哪里。先后拜訪了韓子助、陳仲弓、范孟博、盧子干等當時有專長的名人,從中受到了很大的教益和啟發。
邴原在外游學八九年之久,他常常通宵達旦地和摯友高談闊論,和名師一起談詩論道。俗話說:“酒逢知己千杯少。”每逢有人勸酒,邴原都是只望一眼酒杯,然后含笑搖手,表示自己不會飲酒。學成回鄉后,邴原廣收門徒,為了盡心教學,他仍是酒不沾唇。在邴原耐心地教誨下,門徒中有幾十人學得非常精深,成為當時有名的學者。
八九年過去了,邴原該辭師別友回歸故里了。臨別,師友以為他不會飲酒,所以特地給他送來了米肉,到這時邴原才告訴師友,自己是怕因酒誤事,荒廢了學業,有意戒酒的。師友們聽后無不嘖嘖稱贊。
后來邴原回到了故鄉,讀書講學,門徒數百,成為當時青州兩大名人之一,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青州有邴、鄭之學”。
◆常言道:“江山易改,秉性難移。”可是邴原為了專心致志攻讀,而改變自己愛喝酒的嗜好,這種毅力令人欽佩。
上一篇:造父學御
下一篇:鄭樵隱世苦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