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價值的消失
加拿大文學批評家弗萊是原型批評主要的權威,他的《批判的解剖》甚至被一些人視為這派文論的“圣經”。
弗萊這樣明確地定義原型:原型就是指“典型的即反復出現的意象”,它“把一首詩同別的詩聯系起來,從而有助于把我們的文學經驗統一成一個整體?!备トR以典型的意象作紐帶,使各個作品相互聯系,這樣文學總體就突現出清晰的輪廓,我們就可以從大處著手,在客觀上把握文學類型的共性及其演變。在具體實踐中,弗萊總是打破每部作品本身的界限,強調其帶普遍性的即原型的原因。例如他論述莎士比亞喜劇時曾說:“莎士比亞的每一出戲都自成一個世界,這世界又是那么完美無缺,所以迷失在當中是很容易的”;但他卻要把讀者“從各個劇的特色、人物刻畫的生動、意象的組織等等方面引開,而讓他去考慮喜劇是怎樣一種形式,以及它在文學中的地位是什么”。
從弗萊的理論,尤其是他在闡發理論時對各類文學作品的評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弗萊注重的不是作品本身,而是作品之間的相互聯系,是從客觀上把全部文學納入一個完整的結構,力求從中找出普遍規律,使文學批評成為一種科學。他認為,文學的內容可能因時代的變遷而不同,但其形式是恒常不變的。整個的原型批評理論更認為,各種原型可
以一直追溯到遠古時代的神話和儀式,許多原型性質的主題、意象、情節雖歷久而常新,它們在文學作品中反復出現。這種注重綜合的理論確實比目光只盯在作品文字上的“新批評派”文論更系統,眼界更開闊;把神話、儀式、原型等和文學聯系起來,也為文學研究開避了一塊嶄新的天地。
事物的利弊往往是相反相成的。弗萊以及其他的原型批評者從大處著手,眼界開闊,卻往往失之簡單化和抽象化,逐漸遠離文學作品的精微奧妙之處,而不能說明作品審美價值的高下。弗萊反對批評家對作品作出價值判斷,主張客觀的科學態度。但是,批評和評價是難以分開的。
在文學批評中,取消對作品的審美價值判斷,無異于取消批評本身存在的理由。
上一篇:審丑詩歌的出路
下一篇:容國團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