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望江樓·“既麗且崇”寓風流
唐代才華橫溢的女詩人薛濤早年隨父宦居成都浣花溪畔。父死家貧,薛濤淪為樂伎,喜吟詩、善書法和自制詩箋,名噪一時,與元稹、白居易、劉禹錫等著名詩人均有唱和。她的詩多哀傷憤疾,反映了她凄涼的身世和對幸福生活的向往。薛濤死后葬在成都東門外錦江河畔。后人陸續在此建起吟詩樓、濯錦樓、浣箋亭、崇麗閣等紀念性建筑。因此,這里就被誤認為薛濤故居了?,F辟為望江樓公園。
望江樓,又叫崇麗閣,建于清光緒年間,取晉代左思《蜀都賦》中“既麗且崇,實號成都”之意,現常被視為成都的標志性建筑。樓高30米,共四層,上兩層八角,下兩層四角,閣尖為鎏金寶頂。原址古稱玉女津,唐宋時期就比較繁華。人們常從浣花溪登舟,順江而下至此,飽覽錦江秀色。古時,成都人從水路遠行,親朋好友也多在此送行。因此這里的建筑被稱為望江樓,民間沿用至今。可惜宋代樓臺早已不存。陸游曾在此賦有《登樓》詩:“雪山西北橫,大江東南流?!鼻迦祟檹统踉鵀榇藰亲?,恰如其分地描繪了登望江樓所見奇景:“引袖拂寒星,古意蒼茫,看四壁云山,青來劍外;停琴佇涼月,予懷浩渺,送一篙春水,綠到江南。”崇麗閣楹聯以全國第六長聯聞名,長達二百一十二字,其中下聯云:“千年事,屢換西川局,盡鴻篇巨制,裝演英雄。躍崗上龍,殞坡前鳳,臥關下虎,鳴井底蛙。忽然鐵馬金戈,忽然銀笙玉笛。倒不若長歌短賦,拋撤些幽恨閑愁;曲檻回廊,消受得好風好雨。嗟予蹙蹙,四海無歸。跳死猢猻,終落在乾坤套里。且向危梯俯首,看看看,哪一塊云是我的天?”文采飛揚,氣勢磅礴。此聯與全國第一長聯(江津縣臨江樓楹聯,長達一千六百一十二字)同出于享有“長聯圣手”美譽的清代江津人鐘云舫之手。楹牌上的一段文字道出其中掌故:“清江津鐘云舫先生以訐貪吏下獄,題此抒憤,為部院岑西林偵得,揚清激濁,公道獲申,刻聯懸江樓,益為眾所傳誦?!?/p>
崇麗閣還有一則奇聯:“望江樓,望江流,望江樓上望江流,江樓千古,江流千古。”據說,一位江南名士乘興吟出此上聯后,終未得下聯,于是書上聯于望江樓,抱憾而去。百余年來,常有游人才子試圖應對,都未得佳作,其中“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里印月影,月井萬年,月影萬年?!北容^而言還算不錯。
公園中央有古井,井旁立有康熙年間所刻的“薛濤井”石碑。這口古井系砂磧地層,井水經自然過濾,晶瑩澄澈,其味甘冽,用于制箋優于江水。相傳薛濤即是用此井水制成顏色明麗的各色花箋作詩箋,名噪天下,稱“薛濤箋”,古井也由“玉女津古井”改名為“薛濤井”。此井實為明朝蜀王府汲井水仿制薛濤箋處。
濯錦樓,緊靠望江樓,形似船舫。薛濤與唐代著名詩人元稹曾有一段非常微妙、致使后人爭論不休的感情關系。相傳濯錦樓即是后人為紀念薛濤置酒于船上送別元稹一事而建造的。元稹曾以監察御史身份到成都。久慕薛濤芳名的風流才子元稹差人請薛濤相見,并示以一卷“四友圖”(指文房四寶),請薛濤題跋。薛濤沉吟片刻,一揮而就《四友贊》:“磨潤色先生之腹(紙),濡藏鋒都尉之頭(筆),引書媒而黯黯(墨),入文畝以休休(硯)”。元稹驚服,從此常有唱和。元稹新喪偶,與薛濤情投意合,漸生愛慕之心,過從甚密。相愛四年,薛濤寫下許多優美的愛情詩,如《鴛鴦草》:“綠英滿香砌,兩兩鴛鴦小。但娛春日長,不管秋風早。”一次,薛濤與元稹發生不悅之事,負氣離開元稹,元稹不久調任長安。薛濤后悔不已,用自制的詩箋寫了一百多首詩給元稹,其中云:“芙蓉新落蜀山秋,錦字開緘到是愁,閨閣不知戎馬事,月高還上望夫樓?!痹∨f情復萌,給薛濤寫下了“別后相思隔煙水,菖蒲花發五云高”這樣深情的詩句。然而,元稹調任浙江后,遇到了比薛濤年輕、才貌雙全的劉采春,遂結百年之好。薛濤則終身不嫁,把悲憤傷心的感情凝聚筆端:“儂心猶道青春在,羞看飛蓬石鏡中?!毖母腥思炎?,多寫在失戀之后。
薛濤生平愛竹,其《酬人雨后玩竹》是借竹詠志詩的代表作:“南天春雨時,那鑒雪霜姿;眾類亦云茂,虛心能自持;夕留晉賢醉,早伴舜妃悲;歲晚君能賞,蒼蒼勁節奇。”后人念此,便在望江樓附近廣為植竹,而今這里幽篁如海,被譽為“竹子公園”。
上一篇:眷眷中州情·開封之旅·開封·“開拓封疆”汴梁城
下一篇:灼灼閩粵花·福州之旅·張經墓·“日受千人拜,夜招萬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