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中的曙光
十九世紀中期,瘧疾病在歐洲大流行,當時,治療瘧疾的特效藥——奎寧,價值昂貴,有的地方竟與黃金同價。1855年,英國皇家理科學院的青年學生柏琴,深受著名化學家霍夫曼賞識,被破格錄取到他的私人實驗室里從事科學研究,柏琴在霍夫曼的指導下,從事人工合成奎寧的工作,他終日全神貫注地做他設計的實驗,但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經過上百次的失敗,他始終沒有制出奎寧,得到的只是一種棕色的粘糊糊的液體。
一天,柏琴改用苯胺和重鉻酸鉀作用,得到一種更加齷齪的黑色粘液。他仔細觀察這些黑色粘液,發現其中隱約有紫色閃光,他向粘液中注入了少量酒精,頃刻間,奇跡出現了,在酒精層里呈現出美麗的紫色。
柏琴無比興奮,他立刻想到了一個“新大陸”的發現。因為,紫色染料在古代極其珍貴,它是從蝸牛類的動物身上提取出來的,只有最富有,最有權勢的皇族,才用得起紫色顏料,就是到了十九世紀,紫色染料的來源仍全部仰仗天然動值物,價格十分昂貴,一般人根本用不起。柏琴意識到,他已經用人工辦法合成紫色染料了。他立即給蘇格蘭一家有名的染料公司寄去樣品,請求做工業試驗,鑒定結論是“性能比任何現有的紫色染料良好”!
半年后,十八歲的柏琴自行設計創辦了“苯胺紫”工廠,生產出大量價廉物美的紫色染料。從此,紫色染料為廣大消費者的生活增添了絢麗色彩。
柏琴在人工合成奎寧研究方面是個屢敗屢戰的失敗者,但他在失敗中發現了勝利的曙光。正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上一篇:失掉機遇,艾罕默德汗兵敗烏格拉河
下一篇:失敗了的“高貴試驗”——禁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