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爾沉睡三十四年的論文
而今研究遺傳學的對孟德爾大概都不陌生了。孟德爾生前所受的不公正待遇至今令人感到無限遺憾。
孟德爾(1822—1884)是奧地利人,是一位神父的兒子。他自己也是奧地利的一家修道院的牧師。修道院后院有個花園,孟德爾在花園里種了許多植物。從1857年起他用了11年時間,在那園地里進行豌豆雜交試驗。他用高株與低株豌豆雜交,得到種子后再種下去,第二年長出了高株豌豆,他用這高株豌豆自花受粉,獲得了種子,第三年種下去,再長出來的竟有高株豌豆,也有低株豌豆。高矮比例為3:1。他又讓這些豌豆自花受粉。第四年再種下去,低株的種子長,出來全是低的。高株的種子長出來的仍是高低3:1。他根據這種觀察研究認為豌豆的植株有兩個決定高度性狀的因子(后來丹麥生物學家約翰遜把它稱為基因),因子在一代代中進行遺傳。他寫成了詳細論文《植物雜交試驗》,寄給了瑞士植物學家內格里。然而內格里以權威的身份對這不知名的牧師的實驗根本不屑一顧。這種冷淡和卑視使孟德爾精神受到很大打擊,修道院的人們知道這事后對孟德爾也加以嘲諷。孟德爾停止了他的實驗。只一心作他的修道院長了。
1866年奧地利一家雜志發表了孟德爾的論文,但是由于沒有權威們的引介,這篇論文卻沒有引起任何人注意。
直到1900年荷蘭植物學家德伏里斯、德國植物學家柯靈斯、奧地利植物學家哲爾馬各自通過實驗寫成論文,當他們要發表之時查閱前人的論文索引時才看到了沉睡34年的孟德爾論文,他們共同發現早于他們之前孟德爾已深入地研究了生物遺傳現象。他們共稱孟德爾為遺傳學的奠基人。這時孟德爾卻已長眠地下16年了。后來人們把孟德爾所闡明的遺傳規律稱為“孟德爾定律”。
假如當年內格里能給予孟德爾的發現和研究給予高度的評價,孟德爾何至放棄遺傳學的研究呢?權威之論可謂一言九鼎,尤其對后起之秀,權威可以說操生殺大權,因此權威們不可不慎,萬莫重蹈內格里“扼殺”人才的老路。
上一篇:孟佗買涼州刺史
下一篇:孟才人、杜紅兒同遭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