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一”與少年犯
初夏的一個傍晚,陰雨綿綿。在上海市某里弄的一幢石庫門樓房里,新婚不久的華敏夫婦下班回家,忙不迭地推開前樓房門,準備取錢去買米。當華敏拉開大櫥抽屜時,突然被眼前的情景所怔住:他昨夜放進去的工資,包括一季度的獎金共500元錢不翼而飛!他忙叫來妻子查問,妻子頓時也目瞪口呆。原來大櫥抽屜鎖已被人用刀撬開。當夜,民警來現場偵查,發現窗臺上有一只小孩的鞋印。經調查審訊,鞋印是緊鄰——前廂房劉家十四歲兒子小勇的。這500元錢正是小勇白天爬窗進去偷的。
小勇是個獨生子,父母是雙職工,家庭條件比較優越。小勇的父母每晚酒后飯余,總喜歡將桌子拉開,倒出麻將牌,請華敏夫婦來幾副,當然來點小刺激。小勇開始在旁邊看,父母逼著他回小房間做功課。時間一長,父母也認可了。就這樣,聰明的小勇自然無師自通了。偶爾,“三缺一”,小勇便理所當然地當起了替身。華敏夫婦新婚不久,房間整潔,所以,地點就挪到了華敏夫婦房間。日子一久,小勇的麻將癮頭與日俱增,對華敏家的情況也了如指掌。
后來,小勇自持牌藝高超,便邀幾位同學一塊玩,且刺激愈加愈大。結果,小勇一輸再輸,為了還債,他在自家抽屜偷了四十元。被父母發覺后狠狠地臭罵毒打一頓。然而,已經染上賭癮的小勇,欲壑難填,竟在一天之中輸掉了500元。情急中的小勇又怕又急,終于鋌而走險,爬進了華敏家的窗門……。
現今,小勇已被押送少教所接受改造。
這則真實的故事能給人以活生生的教育。作為父母應從中吸取些什么呢?
首先,凈化家庭環境,給孩子創造一個好的成長氛圍。環境在孩子身心發展中起著決定作用,尤其是家庭環境作用更為明顯。家庭環境給孩子的影響和教育常常是潛移默化的,自發的。也正如此,不少父母不太注意家庭環境的“凈化”,甚至把家變成賭場、酒場。孩子是純潔的,同時好奇心十足,新鮮的東西都想試試。這一來,自然把自己試進了泥坑,以至陷溺其中,不能自拔。孩子犯罪了,但是孩子為什么會犯罪?道理不言自明。
其次,從小勇的發展道路不難發現,小勇的父母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父母發現小勇偷家中錢去抵賭債后,不是綜合治理,從思想到行為做認真細致的工作,而是一頓臭罵毒打。其實,這反而成了小勇走上犯罪道路的催化劑,促使他破罐破摔。唯其如此,作為父母,在發現孩子犯錯誤后,切忌簡單粗暴,采取壓服的方法,而應循循善誘,用說服的方法,使孩子逐步改正錯誤,這才是明智的選擇!
上一篇:“三楊”與臺閣體
下一篇:“上、管、改”—反動的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