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信叛臣罹禍亂
侯景本為東魏大將,東魏武定5年(547年)叛魏降梁,梁武帝蕭衍封其為河南王、大將軍,率軍北上抵御東魏的討伐。侯景見敵方強盛竟割梁東豫(今河南息縣)、北荊州(今河南嵩縣)、魯陽(今河南魯山)、長社(今河南長葛西)四地以予西魏,請西魏出兵相救,西魏又封侯景為大將軍兼尚書令。東魏軍撤后,侯景復叛西魏再歸梁。對此反復無常、無視忠節之人梁武帝竟深信之,讓其駐兵壽陽(今安徽壽縣),次年8月,侯景遂與梁臨賀王蕭正德等勾結,又起兵叛梁武帝,很快攻占了譙州(今安徽全椒)、歷陽(今安徽和縣)等地,不久,包圍了梁都城建康(今江蘇南京市)。梁諸侯王及各地軍隊紛紛馳援京城,雖未能擊敗侯景軍,但亦使侯景攻城困難,左沖右擋,疲于奔命。但至579年2月,侯景軍內缺糧,向梁武帝求和,恰值城內糧盡,梁武帝不了解侯景缺糧窘困,竟應允其附有刻苛條件的求和,割地給侯景,并委送人質于侯景軍中,同時命令各路援軍不得妄動再戰和退往秦淮河南岸。而議和之際,侯景已暗中派人四處籌糧,待糧足后,旋即撕毀和約,急攻建康。此時諸路援軍或已離去,或奉命不戰,建康遂被輕易攻下,梁武帝被軟禁餓死,侯景先立太子蕭綱為帝,不久廢之而立蕭棟,實則他掌握朝中大權。這時,西江都護陳霸先、湘東王蕭絳邵陵王蕭綸等先后起兵討伐侯景,不料蕭絳、蕭綸之間發生矛盾,互相進攻,給侯景以喘息之機。梁大寶二年(551年)8月,侯景廢掉蕭棟自立為帝,改元太始,國號漢。但此時侯景各部已被各路討伐軍先后擊敗,次年3月,諸路討伐軍兵臨建康城下,侯景自知不敵,倉惶出逃,途中被部將所殺,南朝梁侯景之亂始告結束,但梁從此國勢大衰,內部分裂。
侯景之亂的原因之一是梁武帝用人失察,叛亂初起又未予以足夠重視而迅速剿平,當敵軍兵臨建康城下時又未能了解敵情,固守城池,與援軍形成里應外合之勢,尤其是屈辱求和,給敵以喘息之機,又盲目信敵,發布自我束縛的命令,至使侯景猖獗數年,禍亂國家。
上一篇:輕舉妄動,兵困白登
下一篇:輕信簡圖·致遇厄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