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嘏
茫茫靄靄失西東,柳浦桑村處處同。
戍鼓一聲帆影盡,水禽飛起夕陽中。
西江,指長江。長江自九江至南京這一段,由西南流向東北,故稱為西江。
前二句描寫西江。茫茫,指水面上模糊不清;靄靄,指云氣密集,光線暗淡昏昧。首句點題,描寫西江江中云水蒸氣迷迷濛濛,使人分辨不出西東方向。次句承接,描寫江岸。浦,水濱。村,指岸上村落。由江中至水濱至岸上,層次井然。暮靄、柳、桑,詩人還分別寫出了這三層空間的富有特征的景物,增加了讀者對西江的立體感。詩人不是純客觀地描寫景物,還結合抒發了自己對景物的感受,著重表現了自己的空間知覺。失西東,是虛寫;處處同,是實寫。虛實結合,相得益彰。
后二句描寫晚泊。戍鼓,指軍營中的樂鼓。戍鼓一聲,這是聽覺。帆影失,這是視覺。第三句將晚泊寫得有聲有色?!对娂曳〝怠吩f絕句“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秿s傭說詩》也說:“七絕用意,宜在第三句,第四句只作推宕,或作指點,則神韻自由?!北驹姷谌湔侨姽α苌畹木渥?,體現了轉換之妙。第四句在全詩中起了推宕作用與指點作用。帆影盡失,是初步渲染晚泊,船全靠岸,江港無人;水鳥飛翔,是進一步襯托晚泊,以有襯無,逐層襯托出江空無人。夕陽余光,與茫茫靄靄前后呼應,進一步點明泊舟時間。全詩以景起,以景結,意境完整。
俞陛云《詩境淺說續編》闡釋此詩大意說:“凡江行入暮時,上下舟檣,次第卸帆收港,江空無人,煙水迷茫中,惟有水禽翔泊。此詩誠善寫江天入暮,空闊蕭寥之狀?!边@首詩所描寫的事件,是江行入暮,卸帆收港。如果作品平鋪直敘這類事件,則會枯燥無味。但是,詩人卻能做到“融化以事為意”(《三體唐詩》),即將事件融化成為意境。全詩用江中、江岸、江港、江空四個畫面融合成為一個鮮明渾成的晚泊境界,因而使這一生活事件充滿詩情畫意。
上一篇:李商隱《龍池》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羅鄴《芳草》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