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林以寧
經年別思多,得書才尺幅。
為愛意纏綿,挑燈百回讀。
這首詩贊美了友情的深厚及人生知音的可貴,可從中咀嚼出哲理的韻味。
“經年別思多,得書才尺幅”,別后一年,詩中的主人公非常想念遠在外地的友人,相思日甚,所謂“別思多”,亦即此意。好不容易在焦急的盼望中,收到了友人的來信,該是多么高興啊!不過,總覺得信紙太短。詩人以“經年”的時間之長去與“尺幅”的內容之少,構成對比,說明因“別思多”而引起了心理不能滿足,突出了友情之深。
“為愛意纏綿,挑燈百回讀”,主人公接到友人的來信以后,沉浸到友愛的情思之中,眼面前搖晃著友人的身影,這就是“意纏綿”的心態。心態外化成情態,見友人書信,激動得難以入睡,于是在燈下成百次地反復誦讀,就象友人在與主人公促膝交談,側射出友人對主人公同樣是一往情深。讀者雖然不懂得信中所寫的具體內容,但可以想象到他也是“經年別思多”、“為愛意纏綿”的”。
人生知音難覓。唐代詩人貫休說過:“千人萬人中,一人兩人知”(《古意九首》),是說在成千上萬的人中能有一兩個知心朋友就算不錯了。《得夫子書》詩中所寫的兩個友人的交往,可稱得上是兩相知了。交友貴在成為知己,“黃金雖多有盡時,結交一成無竭期”(高適《贈住華》),黃金再多也有用完的時候,而結交成了知己,其友誼是永遠不會枯竭的,說明情同手足的知己已勝過千金。《得夫子書》詩中所寫兩人的友情不就象真金的一樣的閃亮嗎?這樣的友情,如同李白所說的:“人生貴相知,何必金與錢”(《贈友人三首》),我們從《得夫子書》詩中亦可領會到這種哲理的啟迪。
上一篇:《弄船人·[清]袁樹》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憐愚詩·[明]宋應星》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