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園黃葉滿青苔,夢后城頭曉角哀。此夜斷腸人不見,起行殘日影徘徊。
【箋釋】
[聽角] 角,古樂器名。出西北游牧民族,鳴角以示晨昏。軍中多用作軍號。《通典》卷一四一:“蚩尤氏帥魑魅與黃帝戰(zhàn)于涿鹿,帝乃命吹角為龍吟以御之。其后魏武王北征烏丸,越沙漠,而軍士多思,于是減為半鳴,而尤更悲矣。胡角者,本以應(yīng)胡笳之聲,后漸用之橫吹,有雙角,即胡樂也。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后漢以給邊將。和帝時,萬人將軍得之。魏晉以來,二十八解不復(fù)具存,用者有《黃鶴》、《隴頭》、《出關(guān)》、《入關(guān)》、《出塞》、《入塞》、《折楊柳》、《黃覃子》、《赤之楊》、《望行人》十曲。”
[曉角] 報曉的號角聲。唐沈佺期《關(guān)山月》:“將軍聽曉角,戰(zhàn)馬欲南歸。”
【輯評】
《唐詩鏡》卷三三:意盡。
《刪補(bǔ)唐詩選脈箋釋會通評林·中唐七絕上》:故園荒蕪,歸期未卜,角聲悲慘,客思凄涼,夢起盤桓,殘月空照,此時情況,何能獨(dú)堪?妙在“人不見”三字,見傷心惟自知之耳。
上一篇:《歸山作》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小孤山》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