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劉源祿
山下煙霞山上樓,丹梯躡足小勾留。
置身已在煙霞上,還有煙霞最上頭。
華樓是山名,在山東嶗山西北麓,山上巨石如樓形,故名華樓。此詩寫登華樓山中途小憩時的感覺,雖為記游寫景之作,卻寓含不斷登高探勝的哲理。
首句“山下煙霞山上樓”,一落筆就將視點停留在半山之際。詩人套用宋代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句式,寫出“山下”煙霞繚繞、“山上”巨山似樓的景象。既能見到山下,又能仰望山上,身居半山之際之意已內蓄于中,繼而以“丹梯躡足小勾留”予以挑明。這不僅為前句坐實空間位置,且為后文預埋伏筆。“丹梯”源出南朝謝朓《敬亭山》:“要欲追奇趣,即此凌丹梯。”“丹梯”指登山石級。躡足,踩腳,攀登之意。勾留,停留。短暫的停留,已經“置身煙霞上”,而攀登的目標是那“山上樓”,抬頭望去,“還有煙霞最上頭”,如樓巨石淹沒在煙霞之中,若隱若現,心中明確,眼內迷糊,它激起了詩人不再逗留,勇往直上的勁頭和興致。
這首詩表現了奔達最高理想境界的決心。四句之中三見“煙霞”,不因見到“山下煙霞”而滿足,也不因“置身煙霞”而停步,而要追攀“最上頭”的煙霞。小勾留,一方面表明登至半山已覺疲勞,要小事休息;另一方面“小”也說明休息時間的短暫,不因已入佳境而駐足不前。同時三處“煙霞”所處位置不同,既作了攀登者高度的參照物,又給攀登者以美景烘托,還給華樓山披上一領絢麗迷人的紗衣,使境界益見美妙。這首詩是在給人以審美享受的過程中獲得理性的啟迪,與一般徑直言理者風味迥異。
上一篇:《午睡戲作·[宋]樓鑰》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南鄉子·[宋]晏幾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