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月城西門廨中
始見西南樓,纖纖如玉鉤。
末映東北墀,娟娟似蛾眉。
蛾眉蔽珠櫳,玉鉤隔瑣窗。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
夜移衡漢落,徘徊入戶中。
歸華先委露,別葉早辭風。
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
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
肴干酒未闋,金壺啟夕淪。
回軒駐輕蓋,留酌待情人。
我國古典詩詞中不乏以月為描寫對象的作品。鮑照也不只一次寫月,他的樂府古題《代朗月行》一詩就是寫佳人對月弦歌的,他在寫《玩月城西門廨中》一詩的同年,還寫有《月下登樓連句》。《玩月城西門廨中》是一首秋夜即興之作,詩人通過秋夜在城西門官署中賞月飲酒的事,抒發了對仕宦生活的厭倦情緒。這首詩寫于孝武帝孝建三年(公元456年),據《鮑照年表》載,這年詩人已經43歲,他“遷太學博士,兼中書舍人,出為秣陵令”,深感自己游宦無成,在秋夜與友人賞月飲酒時,當生發出許多感慨。這首詩是詩人出任秣陵令時所作。
“始見西南樓”以下六句追述望日以前的初生之月。詩人以極其細膩的筆觸生動形象地描繪新月,那纖纖如玉鉤的月牙兒,開始在西南樓上出現,一會兒,那彎如蛾眉的新月又照射在東北面的臺階上。詩人采用移步換景的寫法,以“始見”、 “末映”的時間變化,又以“西南樓”、 “東北墀”的處所變動,寫新月的升起,同時,用“玉鉤”、 “蛾眉”來描繪新月纖細美好的形象,極其準確、生動。新月的光微弱、清淡,照射在有珠飾和帶瑣紋的窗戶上,為簾櫳所遮。這六句追述新月初出,光景靈幻,以實寫虛,為后面的抒情作了很好的襯托、鋪墊。
“三五二八時,千里與君同。夜移衡漢落,徘徊入戶中”四句,寫既望之后的滿月。前兩句是說正當十五、十六月滿之時, 圓月光強,照耀千里,詩人與友人共賞著普照千里的明月。后兩句是說夜深了,玉衡、天漢都已沉沒,月光慢慢地照進屋里。月亮、星辰都是詩人眼中的實景,這些天空中景物的“移”、 “落” 既表現了夜的深長,也顯示了夜的靜謐,而月下的秋夜之靜又反襯出詩人的內心并不平靜。
“歸華先委露,別葉早辭風。客游厭苦辛,仕子倦飄塵”四句,抒寫詩人對仕途生活的厭倦情緒。詩人采用“興”的藝術手法,描寫殘花敗葉,歸華先委,為露所墮,別葉早辭,為風所隕,花葉的凋殘零落,足以烘托詩人受壓抑的悲涼苦悶心情。陸機《文賦》說: “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边@是說文生于情,情感于物,春夏秋冬的變化,花草樹木的盛衰, 日月星辰的起落,萬事萬物的運轉無不牽動人的情感。寫這首詩時,詩人正當“不惑”之盛年,卻已經飽嘗了仕途的風霜凄苦,才華難以施展。詩人感到自己有如花葉的“先委”、“早辭”,其中無不滲透著對“風” “露”的怨憤。鮑照是有抱負的才士, 自不甘心屈從于當時的門閥制度而要爭取政治上的地位。但在世族豪門的壓抑下,不得于志。他26歲那年,自恥燕雀,獻詩臨川王劉義慶,被提拔為王國的侍郎,一個起碼的事務官。此后,在近20年內,他擔任過太學博士,中書舍人,海虞令,直到寫此詩時,還是個秣陵令。詩人轉徙奔波,風塵仆仆,卻得不到賞識重用,產生游仕的厭倦情緒就是必然的了。這種厭倦情緒,并非要隱歸,而是懷才不遇的慨嘆,是對當時人才受壓抑的社會現象的不滿。
“休澣自公日,宴慰及私辰。蜀琴抽白雪,郢曲發陽春”四句,寫詩人盡管不滿,但為仕還是勤奮辛苦的,他希望利用公務繁忙之后的休假日來安靜地休息,彈唱陽春白雪的曲調,以解脫精神上的苦悶。蜀琴,漢代蜀人司馬相如善彈琴,故有蜀琴之稱。郢曲,據宋玉《對楚王問》中說,郢地有一個善歌的唱陽春白雪這種高妙的歌曲,國中能和者只有數十人。這兩個典用得精當,一方面表現詩人要以彈琴高歌排憂解愁, 一方面又表明詩人堅守自己的理想,盡管和者甚寡,知音稀少,也還是要彈唱陽春白雪,而不是下里巴人。
“肴干酒未闋,金壺啟夕淪?;剀庱v輕蓋,留酌待情人”四句,是說肴雖干而酒未止,臨行又回轉車來,留下和朋友繼續喝酒,寫出了詩人心情的矛盾?!?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shijiu/"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古詩十九首》里關于游子心情的描寫,有時是從“斗酒相娛樂”著筆的,雖說“相娛樂”,其實是無樂可言的。鮑照要同友人繼續飲酒,也無樂可言,只不過求得在一定場合里的暫時麻醉,從而表現他的郁郁不平。
這首詩運用比興避免敘寫的拙直,使之委婉、含蓄,通過細致的描寫,托物言志,寓情于景,把非常抽象的思想感情具體、形象地展示出來,表現了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情緒。
上一篇:雜詩十二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