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陳亮
疏枝橫玉瘦,小萼點珠光。
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
玉笛休三弄,東君正主張。
在歷代詠梅詩中,本詩一改詠梅詩以情韻取勝、重在抒情的傳統,創造性地進行了說理。這就不但豐富了詠梅詩的內容,也為我國古代哲理詩新添了一縷梅香。詩中散發著義理香味的句子,首推中間兩聯。
“一朵忽先變”,“一朵”強調開花之早。“忽”則突出了梅花迅捷、果敢的精神。變,指開花。次句“百花皆后香”為托月之云,正面道出梅花是百花先驅,春之使者。“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接承前兩句,另辟蹊徑,采取天外之筆,而又自然天成,順理成章地運用了因果議論的說理方法,給詠梅詩添了新意,創造性地使詠梅詩透出了理趣。
“一朵”“先變”,帶來“百花”“后香”,為什么要“先變”?因為“不怕雪埋藏”。為什么“不怕雪埋藏”?因為要“欲傳春信息”!好一個“欲傳春信息”,原來它有初衷、有目的、有追求,它是普羅米修斯,寧可犧牲自己,也要把溫暖、美好帶給人間。梅花尚有此心,何況類似詩人這樣的仁人志士呢?這里通過一個雙向的移情換志,把詩人的心聲表現得淋漓盡致。
史載南宋陳亮胸懷大志,力主抗金恢復中原,和他的摯友辛棄疾一樣,是一位愛國志士。他又是一位理學家,主張形式為內容所決定。他在《書作論法后》一文中曾寫道:“大凡論不必作好語言,意與理勝,則文字自然超眾。故大手之文,不為詭異之體而自然宏富,不為險怪之辭而自然典麗。”詩同其文,意同其心,七律《梅花》正好反映了他寧冒人事之參差,也要爭天風之順逆的報國初衷和進取思想。這種思想,在當時有現實意義,于后世有激勵價值。月亮有陰晴圓缺,人事有參差順逆。順者自順,逆者不茍且偷安,不隨波逐流,堅信人定勝天,迎難而上,哪怕“雪埋藏”而“零落成泥碾作塵”,也要給國家、給民族、給人類“春信息”的這種無私奉獻精神,將永遠是構筑中華民族美好靈魂的良思,也正是這首詩的哲理底蘊。
另外,這也是作者的創作原則:不為“詭異之體”,不用“險怪之辭”,只要“意與理勝”,文字自然會“超眾”。首聯寫“疏枝橫玉”、“小萼點珠”,形神皆備,用語都不出畫梅之傳統;尾聯寫梅花之命運,雖是用典,意在抒情。中兩聯詩人更是一反首聯以形比況、尾聯以情顯志的手法,用口語進行說理。“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兩聯二十字,無一處“險怪”,無一字“典麗”,明白如話,似出鄉語。然而又是大巧若拙,足見其詩文創作之真諦。
上一篇:《梅花·[宋]梅堯臣》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還須愛今日”句因戲成短歌(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