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 雞棲于塒,
日之夕矣,羊牛下來。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雞棲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茍無饑渴?
——《詩經·王風》
姚際恒在《詩經通論》中說本詩是, “此婦人思夫行役之作。”一點不錯,與《衛風·伯兮》的詩旨完全相同,然而在藝術表現上卻是別有千秋。
本詩的寫作,通首都是用的白描手法。詩歌開門見山,直抒胸臆:“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服役在外的丈夫,什么時候才能回來呢?直白的語言把女主人公的心懷,毫無掩飾地坦露了出來。接下去三句轉成寫景:“雞棲于塒,日之夕矣,羊牛下來。”太陽西落了,牛羊從山崗走下來,雞也都進了窩。描繪了一幅傍晚山村的景象,卻同樣地是平凡無奇,樸實無華。塒(shi):鑿墻成洞的雞窩。 “言情寫景,可謂真實樸質。”(《詩經原始》)然而這清冷的日暮黃昏的典型環境,卻有力地烘托了女主人公孤寂憂傷的心情。面對這鳥還巢、獸歸窩、人回家的萬物團聚的時刻,更為強烈的思念之情,從她的心田中升騰而起:“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成功的景物描繪,渲染了濃重的環境氣氛,與主人公的心境交融一體,從而使思婦的抒情在直露中又增加了蘊藉含蓄的特色。
下一段中,佸(huo):聚會。桀:用木樁圍成的雞欄。括:來。茍:或。清人許瑤光《再讀〈詩經〉四十二首》第十四首寫道:“雞棲于桀下牛羊,饑渴縈懷對夕陽。已啟唐人閨怨句,最難消遣是黃昏。”識見卓然地指出了本詩黃昏落日與傷離懷遠交融抒發的描寫手法對唐人“閨怨”詩的開啟之功。下面再引述錢鐘書《管錐編》第一卷中的一段話,以進一步了解本詩對后世詩作的深遠影響:“潘岳《寡婦賦》‘時暖暖而向昏兮,日杳杳而西匿。雀群飛而赴楹兮,雞登棲而斂翼。歸空館而自憐兮,撫衾裯以嘆息。’蓋死別生離,傷逝懷遠,皆于黃昏時分,觸緒紛來,所謂‘最難消遣’。韓偓《夕陽》‘花前灑淚臨寒食,醉里回頭問夕陽:不管相思人老盡,朝朝容易下西墻!’趙德麟《清平樂》‘斷送一生憔悴,只消幾個黃昏。’取景造境,亦《君子于役》之遺意。”(“毛詩正義”二九“君子于役”。)
上一篇:《嘆多嬌》原文|賞析
下一篇:《告爹娘》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