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實
長江浩浩日夜東,豪杰落落古今同。
四顧寂寥萬籟絕,眾山皆小天地空。
《登山》是一組抒情小詩,詩見《無盡庵遺集》,作于光緒三十一年(1905)。
周實是年輕的南社烈士,柳亞子說:“余觀實丹烈士生平,蓋纏綿悱惻多情人也。一朝見危受命,慷慨慕義,奮為鬼雄,賢者不可測,亦足為我南社光也。”可說是對周實的為人的一個確評。
辛亥革命前的中國資產(chǎn)階級民主革命家,多數(shù)表現(xiàn)出這樣的思想特征:多少帶有狹隘的反滿革命思想、厲高節(jié)抗浮云的氣節(jié)和感到缺乏同志與知音而產(chǎn)生的孤獨情緒。本詩中,我們同樣可以感受到詩人的這種思想情懷。
詩的首句,以長江的不舍晝夜,來表現(xiàn)歷史的不斷演進、發(fā)展。這在古代詩歌中,是常用的手法了。長江和黃河,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搖籃,同為中國的“母親河”,它日夜浩蕩東流,也象征了我們的時代的變化,民族歷史的演進。
第二句緊承上句,既感嘆歷代豪杰之士的共同命運,又表露出對豪杰之士的品格的贊賞,而且頗以自己也屬于豪杰之士而自豪。落落,孤傲不群,與流俗不合的意思。
以上兩句,詩人著重在總體的議論,是對古今豪杰之士的人格和遭遇的概括的評說。第三、四句,詩人的筆鋒迅速轉(zhuǎn)到眼前的景觀以及由此而生的強烈內(nèi)心感受。站在高山之巔,環(huán)顧四周,一片靜寂,萬籟無聲。萬籟,指自然界的一切聲響。而俯視腳下,眾山俯仰如兒孫,天地之間,空無一物。
有人把詩的第四句,理解為表現(xiàn)詩人的豪放心情,實際上這種理解并不十分確切。詩人在登上山頂之后,主要是兩方面的感受:一是靜;一是空。而這兩方面的感受,都是由豪杰之士匱乏這一認識而發(fā),都表現(xiàn)由眼前之景而引發(fā)的一種寂寞孤獨之感。當然,在這種心情里也包含了對庸俗低下之輩的輕蔑。
詩在表現(xiàn)手法上并無獨特之處,由于情景的交融吻合,給人自然平實的感覺。同時,由于詩人從歷史著眼,從天地山川落筆,又造成詩歌一種雄渾博大的風格和氣勢。
上一篇:蘇曼殊《憩平原別邸贈玄玄》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周實《感事(三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