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宮·黑漆弩]游金山寺(王惲)》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蛟龍慮恐下燃犀,風起浪翻如屋。任夕陽歸棹縱橫,待償我平生不足。
見于《秋澗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六、《秋澗樂府》卷三。此曲題目《游金山寺》,據原序稱:“鄰曲子嚴伯昌,嘗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謂余曰:‘詞雖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煙雨》目之何如?’予曰:‘昔東坡作《念奴曲》,后人愛之,易其名曰《酹江月》,其誰曰不然?’仲先因請余效顰,遂追賦《游金山寺》一闋,倚其聲而歌之。”因蘇軾有《游金山寺》古風一首,故王惲亦以此為題,寫游金山寺所見所感。金山,在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舊在江中,明代以后沙漲成陸,與南岸相連。金山寺,創建于東晉,原名澤心寺,唐稱金山寺,宋稱龍游寺,清稱江天寺,為諸禪剎之冠。“蒼波萬頃孤岑矗,是一片水面上天竺”,“天竺”指印度,此指代佛教圣地金山寺。按說,長江和金山寺在地圖上不過是一條曲線和一個尖形的點而已,但經過作者巧妙構思,長江成為“萬頃”平展的平面,不太高的金山寺屹立在金山上,就成為雄偉壯觀,氣勢非凡,獨立在江水之上,顯得格外高大無比了。“金鰲頭滿咽三杯,吸盡江山濃綠”,“金鰲頭”指金山最高峰金鰲峰。作者攜酒登上金鰲峰頂,滿斟后吞咽數杯,豪氣頓生,逸興遄飛,恨不能把眼前碧透濃綠如酒的江山,一吸而盡。吞虹吐霓,想像奇特,不減坡仙豪放風采。“蛟龍慮恐下燃犀,風起浪翻如屋”,寫金山寺下,長江水深莫測,風大浪高,像一排排高樓巨屋滾動而來,像是海底蛟龍害怕燃犀而驚亂水族一樣。“燃犀”,典出劉敬叔《異苑》卷七:“晉溫嶠至牛渚磯,聞水底有音樂之聲。水深不可測,傳言下多怪物,乃燃犀角而照之。須臾,見水族覆滅,奇形異狀,或乘馬著赤衣幘。”蘇軾《壽州李定少卿出餞城東龍潭上》:“未暇燃犀照奇鬼,欲將燒燕出潛虯。”“任夕陽”以下二句,寫夕陽西下,歸棹紛紛,讓他們回去吧,以補償我這個汲人(今河南省衛輝市)平生沒有見過金山寺景觀之不足。全曲寫景雄渾,造語奇崛,而熱愛山水、向往自由的心情漾溢在字里行間。
上一篇:《[正宮·黑漆弩]村居遣興(二首)(劉敏中)》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越調·憑闌人]“兩處相思無計留”(姚燧)》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