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魯威·[雙調(diào)] 蟾宮曲
阿魯威
懷友
動高吟楚客秋風(fēng),故國山河,水落江空。斷送離愁,江南煙雨,杳杳孤鴻。依舊向邯鄲道中,問居胥今有誰封?何日論文,渭北春天,日暮江東。
【鑒賞】 這首小令當是阿魯威赴南劍 (今福建南平) 任太守時在旅途中所作。由于資料缺乏,雖不知道所懷的友人是誰,但從曲中所寫的內(nèi)容來看,想必也是一位失意的文人。
這是一個令人感傷的秋季。詩人告別了故鄉(xiāng),緩緩南行,蕭瑟的秋風(fēng)撲面而來,他不由得吟起了宋玉《九辯》 中那動人心魄的語句: “悲哉! 秋之為氣也!”嘆老悲秋、去鄉(xiāng)離家的感情頓時充溢著詩人的心靈。秋天是一個凋零、肅殺的季節(jié),多愁善感的遷客騷人怎能做到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呢? 離故鄉(xiāng)越遠,相思之情就愈濃。此時的故鄉(xiāng)定是水落江空,孤寂空曠。而此時江南之秋,煙雨濛濛,一只失群的大雁在空中時隱時現(xiàn)。形單影只,孤苦伶仃的大雁觸動了詩人的愁思,詩人多么想呆在故鄉(xiāng)和親戚朋友一起過著平靜的生活啊!
故鄉(xiāng)既然如此難以割舍,詩人為何還要離開故鄉(xiāng)?原來是為名韁利鎖所拘,身不由己。詩人在這里化用了兩個典故。“邯鄲道” 出自唐沈既濟《枕中記》:盧生在邯鄲客店中晝寢入夢,歷盡富貴榮華。夢醒時,主人炊黃粱尚未熟。后以 “邯鄲道” 喻追求功名富貴的道路。“問居胥” 化用 《史記·霍去病傳》 中的故事。居胥,即狼居胥,一名狼山,在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西北部。元狩四年,漢伐匈奴,衛(wèi)青、霍去病率十萬鐵騎,將匈奴驅(qū)逐于瀚海之北,“封狼居胥山”而還。用這一典故說明自己追求功名利祿并非本意,希望能像衛(wèi)青、霍去病那樣建功立業(yè)。可惜生不逢時,自己的理想、抱負無法實現(xiàn)。
由此詩人又想到在故鄉(xiāng)和自己一樣報國無門的友人。這里詩人化用杜甫《春日憶李白》 中的詩句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杜甫曾在咸陽住過,咸陽在渭水的北面。江東,李白所在,指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與杜詩不同的是,阿魯威是身處江南,而他的友人地處江北。
這首曲子于友人的懷念之中,寄寓著對現(xiàn)實深深的絕望之情。這是時代所造成的、永遠也抹不平的心靈的傷痕。
上一篇:武林隱·[雙調(diào)]蟾宮曲·昭君|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徐再思·[雙調(diào)]蟾宮曲·江淹寺|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