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時中·[雙調] 清江引
劉時中
春光荏苒如夢蝶,春去繁華歇。風雨兩無情,庭院三更夜,明日落紅多去也。
【鑒賞】 春天好不容易從漫長的寒冬脫胎而來,枯黃了一冬的草地開始泛綠,光禿禿的樹枝也開始抽芽,風也漸漸“吹面不寒” 了。花是怎么一點點開的,草是怎么一點點綠的,人們并不關心。突然有一天無意中瞥見窗外的繁花萎落一地,印象了一冬的枯樹卻已綠陰如蓋,這時就會產生這樣的感覺——春光荏苒如夢蝶。
作者的惆悵是循著怎樣的路徑產生的呢?他漫步在三更夜的庭院,耳中灌滿無情摧折繁花的風聲雨聲,聆聽著春天離去的腳步,推想著次日落花滿地的情景,惆悵之情油然而生: 不久前還繁花似錦,怎么眨眼間便百花凋零呢?進而迷惘: 難道說先前的百花盛開是一場夢?還是說眼前繁花驟落的凄涼景況是在夢境中?作者感覺自己陷入了莊周的怪圈。莊周夢見自己化為蝴蝶,醒來后又懷疑自己是蝴蝶所化,自己走坐行止都是蝴蝶在夢中。既然自己不過是一只蝴蝶,那么這人生又算什么呢?整個一場蝴蝶夢罷了。所以莊周夢蝶便常被人用來比喻人生的虛幻。這里用來感嘆春光的流逝。
風雨本無情,但這風雨似乎又有情,它用自己的無情襯出作者的情深。一個痛不欲生的人對著春景只會發出 “春花秋月何時了” 的悲號,只有熱愛生命欲有所作為的人才會為時光的飛逝、歲月的蹉跎而惋惜。
其實這也只是古代文人的多情而已。不知是我們現代人的感情已變得粗疏淺淡,還是因為古人細膩的筆觸已將春花秋月在人類心中的印記描摹殆盡。就這首曲所寫的情景來說,它充其量不過是我們一剎那的恍惚和閃念,那惆悵的情緒、凄涼的感懷,往往在還未成型的瞬間,便被如潮的俗務或混沌的雜念占據,這時候,除了投身生活,還能做什么?
上一篇:馬致遠·[雙調]清江引·野興|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錢霖·[雙調]清江引|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