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溫庭筠
鐵馬云雕共絕塵, 柳營高壓漢宮春。
天清殺氣屯關右, 夜半妖星照渭濱。
下國臥龍空寤主, 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寶帳無言語, 從此譙周是老臣。
〔云雕〕指旗。云旗上畫熊虎,雕旗上畫鷙鳥,即旗。〔中原得鹿〕比喻爭奪中原得到勝利。“鹿”,喻政權。〔象床寶帳〕祠廟中神龕的陳設。
這是一首詠史詩。作者途經五丈原,借懷古寓意,賦詩述懷。“五丈原”,唐代屬鳳翔府,在今陜西省眉縣西南渭水南岸。三國時蜀相諸葛亮率兵伐魏,曾在這里屯駐,和魏司馬懿軍對峙。兩軍相持百余日,諸葛亮不幸病死在軍中。溫庭筠正是借這古跡,再現了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以及他死后蜀國的命運便掌握在主張投降的譙周手中終致亡國的歷史。懷念古人,同時也抒寫自己的身世家國之感。
詩的發端兩句即筆走龍蛇,氣勢恢宏。首先寫蜀國的雄兵高擎戰旗迅速北進,屯營在五丈原,對魏軍構成嚴重的威脅。“鐵馬云雕”,喻雄壯的大軍;“絕塵”,指飛速前進。鑄詞熔典,精警切實。“柳營”,即細柳營。用的是西漢名將周亞夫屯兵細柳,軍紀嚴明的典故。這里以周亞夫的營壘比諸葛亮的營壘,表達了對一代名相諸葛亮的仰慕之情。三、四句筆鋒陡轉,寫正當關西戰云密布的關鍵時刻,諸葛亮不幸病故。相傳諸葛亮臨死之夜有“赤而芒角”的大星落在渭南。作者用“妖星”(猶災星)來抒寫對諸葛亮壯志未酬身先死的惋惜之情。前四句著筆于歷史畫卷的描繪,而后四句則側重于吊古人,論史實。第五句說諸葛亮屢諫忠告開導后主,但白費心機。第六句論諸葛亮籌畫軍事、統一天下而功業未竟,并非由于人事未盡到。“空寤主”與“不由人”互相照應,寓褒貶于詠史之中。末兩句議論精警。先寫供奉在祠廟里的諸葛亮已不再能言語,繼寫獨主投降的譙周卻為后主所寵信,從此成為老臣。詩末以諸葛亮與譙周相比,進一步贊頌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高風亮節,也表達了對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嘆惋。同時,還隱含了對譙周的譏諷之意,也諷刺了后主對他的寵信。
就藝術技巧而論,全篇將詠懷古跡、憑吊古人、回顧歷史熔于一爐,顯示出溫詩中較少見到的遒勁慷慨的風格。詩在立意與煉詞方面可能受杜甫《蜀相》、《詠懷古跡》等詩的影響,但又別具新意。
上一篇:《籌筆驛·唐·李商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蕪湖·清·王又曾》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