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
搖落深知宋玉悲, 風流儒雅亦吾師。
悵望千秋一灑淚, 蕭條異代不同時。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臺豈夢思?
最是楚宮俱泯滅, 舟人指點到今疑。
這是《詠懷古跡五首》中的第二首,是詠宋玉宅的。
宋玉,戰國時楚國郢都人,楚大夫,辭賦家,相傳他是屈原的學生,常因個人懷才不遇而發為憤世嫉俗之辭。流傳下來的作品有《九辯》、《風賦》、《高唐賦》、《神女賦》等。
這首詩起句點題,與上首篇末點題異曲同工。從宋玉《九辯》的開頭兩句“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中,杜甫深深體味到宋玉是在抒發落拓不遇的悲愁。高山流水,恰遇知音。而宋玉清高的品格,精深的文學素養,又堪為自己的老師。這是杜甫對宋玉的推崇,亦見其虛心師法前人的精神?!耙辔釒煛钡摹耙唷弊郑猩鲜租仔哦鴣?,有嶺斷云連之妙。
三、四兩句抒懷。一樣坎坷的身世,一樣落泊的際遇,令杜甫感慨萬端,不禁灑下英雄之淚。又可憾者,同是不逢明君,一生潦倒,卻相隔遙遠,未能同朝同代,大有相見恨晚之嘆。再寫敬慕之情。所可慰者,“異代可同調”(謝靈運句)也,此聯以流水對吐出,一往情深。
前四句由文及人,寄托詩人感概;五、六兩句則由宅及文,闡述自我見地。江山更替,時光流逝,宋玉的故鄉僅留舊址,但其辭賦卻流傳下來,為人稱道。那巫山云雨會高唐的美麗神話故事,難道只是說夢嗎?“宋玉作賦,蓋假設其事,諷諫淫惑也?!?《漢書注》)可知宋玉用心良苦。如若有人津津樂道云雨之事,那是曲解宋玉本意。杜甫用一“豈”字,為宋玉的《高唐賦》正名辯誣,寫得委婉含蓄,深沉有力。
末二句寫宋玉辭賦影響之深遠。雖然楚襄王游巫山所建的行宮已成歷史陳跡,但宋玉在《高唐賦》里虛構的神話故事卻千古傳道,直到如今,船夫還指云指雨,懷疑神女到底是有是無,是真是假。末句的“今”字,充分說明宋玉賦文的巨大魅力,歷千年而不衰,經萬世而不滅。自詩人杜甫千余年后的現在,三峽巫山神女峰已成為名聞遐邇的旅游勝地,已成為美的象征,游人泛舟三峽,每以一睹神女風采為最大滿足。宋玉能創造具有永恒生命力的藝術典型,難怪杜甫要說“風流儒雅亦吾師”了。尾聯以宮滅和文存相對照,承頸聯而來,再延宕開去,韻味悠長,余音繞梁。
這首詩和第一首在表現手法上的共同特點是:借代巧妙,一箭雙雕,用典貼合,不露斧痕。以五溪衣服代少數民族,以羯胡代安祿山,以云雨荒臺代《高唐賦》,以蕭瑟代《哀江南賦》,兼喻身世悲涼,以搖落代《九辯》,兼喻政治失意。《詩人玉屑》說,“詩不貴用事,不可有意用事”;但又主張“用事不使人覺,使事不為事使”,“事如己出,天然渾厚”,“用事要無跡”;并引用杜甫的說法:“作詩用事,要如禪家語,‘水中著鹽,飲水乃知鹽味?!倍鸥υ娭械挠玫涓┦敖允?,而且用得天然、親切,的當精確,沒有牽強附會、掉書袋之嫌。
上一篇:《詠懷古跡五首(其三)·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詠懷古跡五首(其五)·唐·杜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