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鳳凰臺
鳳凰臺上鳳凰游,鳳去臺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題解 這首七律的創作背景其說不一:有的說是天寶年間李白奉命“賜金還山”,被排擠離開長安,南游金陵時所作;有的說是作者流放夜郎遇赦返回后所作;也有人稱是李白游覽黃鶴樓,并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之后寫作,是想與崔顥的《黃鶴樓》詩爭勝。
簡析 《登金陵鳳凰臺》是以登臨鳳凰臺時的所見所感而起興唱嘆,把天荒地老的歷史變遷與悠遠飄忽的傳說故事結合起來言情述志,用以表達深沉的歷史感喟與清醒的現實思索。此詩氣韻高古,格調悠遠,體現了李白詩歌以氣奪人的藝術特色。較之崔顥的“鄉關之愁”,李白的這種“憂國之愁”立意更高,但意境稍遜崔顥之空遠。
上一篇:《送竇七》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登廬山絕頂望諸嶠》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