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其二)
(隋)虞世基
上將三略遠①,元戎九命尊②。
緬懷古人節(jié),思酬明主恩。
山西多勇氣③,塞北有游魂。
揚桴上隴坂④,勒騎下平原。
誓將絕沙漠,悠然去玉門。
輕賚不遑舍⑤,驚策鶩戎軒⑥。
懔懔邊風急⑦,蕭蕭征馬煩⑧。
雪暗天山道,冰塞交河源⑨。
霧烽黯無色,霜旗凍不翻。
耿介依長劍⑩,日落風塵昏。
【作者簡介】
虞世基(?~618年)隋朝詩人。字茂世,隋會稽余姚(今浙江余姚市)人。陳時,官至尚書左丞。陳亡入隋,任通直、內(nèi)史舍人、內(nèi)史侍郎,為隋煬帝楊廣所親信,進位金紫光祿大夫。時天下大亂,而世基不據(jù)實告于煬帝。后宇文化及弒煬帝于江都(今江蘇揚州市),世基亦同時被殺。《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輯得其詩九首。
【詞語簡注】
①三略:相傳西漢張良師從黃石公,得授兵書三略。此指將軍深得三略精妙,長于兵法韜略。
②元戎:即主將、主帥。九命:周代官秩分為九等,九命相當于一品。
③山西:古稱太行山以西為山西,多出良將。
④揚桴:揚起鼓槌。桴(音fú),指鼓槌。隴坂:六盤山坡。
⑤輕賚:輕攜,輕裝之意。賚(音lài),古指裝備。遑(音huáng)舍:輕易舍棄追擊的意思。
⑥鶩(音wù):鴨子。戎軒:兵車。
⑦懔懔:勁烈之貌。
⑧蕭蕭:馬叫的聲音。
⑨交河:古河名,在今新疆吐魯番。詩中借用河名。
⑩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
【內(nèi)容簡析】
隋初大將楊素曾率兵出塞大破突厥,寫有《出塞》詩二首,開盛唐邊塞詩派先河。當時隋詩人薛道衡、虞世基亦各寫兩首《出塞》,與楊素唱和。本詩即為虞世基與楊素唱和之作的第二首。
全詩一起筆,以“上將”與“元戎”為互文,頌揚軍中主帥謀略高超,志向遠大。“緬懷”兩句分承前兩句:主帥既嫻于韜略,自當追慕古人建功立業(yè)的志節(jié);既受高官顯爵,自當開邊拓地,以報君恩。“山西”兩句,寫太行山以西,秦隴健兒多勇武,而邊塞之北的敵人,卻是飄落窮沙,無家可依的野鬼游魂。本詩通篇未寫塞北如何惡戰(zhàn),讀來卻無所遺憾,全仗了這兩句造就的必勝和輕取的樂觀氣氛。“揚桴上隴坂”兩句,寫兵將既合,大軍西進,沿著六盤山坡,大軍揚起如林的鼓槌,登上了六盤山,而后又勒馬徐行,緩步而下。“誓將絕沙漠”兩句,寫轉(zhuǎn)眼間大軍已在玉門關(guān)誓師,將直行大漠,悉驅(qū)胡虜。以上十句寫出塞的因由及過程,可算一層次。詩的后十句寫出塞后的情況,是全詩的精彩部分。詩人描摹出一幅出塞征戰(zhàn)圖。“輕賚不遑舍”兩句,是塞外追寇圖:騎士們無暇宿營,輕裝疾進;他們長鞭振響,戰(zhàn)馬帶著兵車紛駛?cè)缭啤!般零吝咃L急”兩句,是塞外行軍圖:將士們在寒風中急進,人馬困乏,備受艱辛。“雪暗天山道”兩句,是一幅塞外冰雪圖:塞外的飛雪層層壓下,令人舉目不見蒼穹,亦令天光暗淡,天山大道也給這雪壓得暗沉沉難辨東西,塞外的冰河也凝成巨冰,堵塞河源,令河水難流。“霧烽黯無色”兩句,又是一幅塞外陣營圖:連營烽火全被濃霧裹著,黯淡無光,滿營旌旗上的露珠結(jié)成厚霜,直挺挺張著難以翻卷。最后,“耿介依長劍,日落風塵昏”又成一幅塞外特寫圖:一位軍人仗劍而立,他對著那落日的蒼涼,那風塵的昏暗,目光遠注,神態(tài)剛毅。這個結(jié)尾,既將“塞外”的邊線推到落日極遠處,又暗示了將士開邊拓地之志的無窮無盡,語意含蓄不發(fā),令人遐思。
全詩雖是樂府擬作,但詩人才華卓絕,想象豐富,運思高超,讀來精彩紛呈,壯氣縈蕩,可謂是大氣磅礴之作,對盛唐時邊塞詩影響極大。
上一篇:(隋)虞世基《入 關(guān)》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北朝·北周)庾信《出自薊北門行》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