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觀刈麥》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白居易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fēng)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fù)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wù)邽楸瘋!凹姨镙敹惐M,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這首詩題下作者原注有“時為盩厔(在今陜西周至)尉”,可知此詩是作者于憲宗元和二年(807)作周至縣尉時寫的。它是白詩中最早反映農(nóng)民疾苦的一首。
詩首先寫到了農(nóng)民的辛勤勞作。麥?zhǔn)占竟?jié),婦女孩子到田里送飯,青壯年農(nóng)民在田里割麥。婦姑,泛指婦女。婦指已婚女子,姑指未婚女子。荷(he),背著、挑著。簞(dan),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食(si),指以食物給人吃。餉(xia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農(nóng)民腳下熱氣蒸騰,背上烈日烘烤,已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日天長能多干點活。灼(zhuo),煎烤。炎天光,夏日驕陽。接著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窮的婦人,抱著孩子,提著破籃子,在田里拾麥穗,她說家里的田地因為交納租稅都賣光了,如今只好靠拾麥穗來充饑腸。秉,拿著。遺穗,漏掉在地里的麥穗。最后詩人把自己和農(nóng)民作了對比,他為自己的不勞而食,慚愧不已。吏祿,做官的俸祿(薪水)。三百石(dan),唐朝從九品的官,祿米每月30石。白居易此時做縣尉,官級是從九品下。這里說300石,是他一年俸祿總和的約數(shù)。
這是一首現(xiàn)實主義詩作。作者不僅寫出了農(nóng)民的辛勞和貧困,而且揭露了貧困的深層原因,那就是沉重的賦稅剝削,從而使詩作立意深刻。從藝術(shù)上看,這首詩敘事明白,層次清楚,善用對比,而且語言通俗易懂。內(nèi)容的深刻和風(fēng)格的平易,使這首詩廣為流傳。
上一篇:杜甫《觀公孫大娘舞劍器行(并序)》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王維《觀獵》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