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闌玉砌②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③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注釋】
①虞美人:調名。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初詠項羽寵姬虞美人,因以為名。又名《一江春水》、《玉壺水》、《巫山十二峰》等。雙調,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為兩仄韻轉兩平韻。
②雕闌玉砌:指遠在金陵的南唐故宮。砌:臺階。應猶:一作“依然”。
③君:作者自稱。能:或作“都”、“那”、“還”、“卻”。
【評點】
陸游《避暑漫鈔》:李煜歸朝后,郁郁不樂,見于詞語。在賜第,七夕命故妓作樂,聞于外。又傳“小樓昨夜又東風”。并坐之,遂被禍。
陳師道《后山詩話》:王闿,平甫之子,嘗云:今語例襲陳言,但能轉移耳。世稱“秦詞愁如海”為新奇,不知李國主已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但以“江”為“海”耳。
徐士俊《古今詞統》:只一“又”字,宋元以來抄者無數,終不厭煩。
王世貞《弇州山人詞評》:“歸來休放燭花紅,待踏馬蹄清夜月。”《玉樓春》致語也;“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情語也。后主直是詞手。
王士禎《花草蒙拾》:鐘隱入汴后,“春花秋月”諸詞與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一帖,同是千古情種,較長城公煞是可憐。
王闿運《湘綺樓詞選》:常語耳,以初見故佳,再學便濫矣。朱顏本是山河,因歸宋不敢言耳。若直說山河改,反又淺也。結亦恰到好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亡國之音,何哀思之深耶?傳誦禁廷,不加憫而被禍,失國者不殉宗社,而任人宰割,良足傷矣。《后山詩話》謂秦少游詞“飛紅萬點愁如海”出于后主“一江春水”句。《野客叢書》又謂白樂天之“欲識愁多少,高于滟滪堆”、劉禹錫之“水流無限似濃愁”,為后主所祖,但以水喻愁,詞家意所易到,屢見載籍,未必互相沿用。就詞而論,李、劉、秦諸家之以水喻愁,不若后主之“春江”九字,真傷心人語也。
上一篇:陳與義《虞美人(扁舟三日秋塘路)》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蘇軾《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