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風五十九首·其十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胡關饒風沙,蕭索竟終古。木落秋草黃,登高望戎虜。
荒城空大漠,邊邑無遺堵。白骨橫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問誰凌虐,天驕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勞師事鼙鼓。
陽和變殺氣,發卒騷中土。三十六萬人,哀哀淚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營農圃。不見征戍兒,豈知關山苦。
李牧今不在,邊人飼豺虎。
這首是邊塞詩。開頭四句概括了新近被胡人入侵、遭到破壞后的邊城景狀。詩意說:那地方從古以來都是遍地風沙,景色蕭條。每到秋天,樹葉脫落以后,登高一望,就見得到戎虜囂張。大沙漠中我方所有的碉堡戍所,都已空空無人,連完整的墻也不留一堵。草莽之中,到處都是古來戰死兵士的殘骸。接下去四句是一個轉折點。是誰在我們邊疆上大肆暴虐呢?這是用發問句法。下面一句就是答語:是那些耀武揚威的匈奴人干下的勾當。匈奴人自以為是“天之驕子”,后來,文學上即以“天驕”代表匈奴或其他強悍的少數民族。王維《觀獵》詩云“居延城外獵天驕”,是同樣用法。“毒”是一個動詞,“毒威武”的意思就是“大大地炫耀了他們的威武”。這兩句,在詩的修辭上稱為問答格。上句問,下句答。陶淵明詩: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飲酒》之五)也就是用了問答句的格式。“我圣皇”是指玄宗皇帝,他聞報胡人入侵,勃然大怒,立即派遣軍隊去征討。李白對這次戰爭是持反對態度的,所以他用一個“勞”字表明了他的立場。以下六句,描寫皇帝驅使人民出關作戰的情況。“陽和”是春天的氣象,現在卻一下子變為殺氣,因為征兵騷動了全國。征募到36萬兵士,人人都淚下如雨,不得不茹苦含悲去服兵役,還怎么能顧得到經營自己的田園呢?最后四句是詩的結束,說明了主題思想:如果不看見這些從軍青年的苦況,豈能知道邊疆生活的艱難?由于今天沒有李牧那樣能保衛國防的名將,以致邊塞上的人民被豺虎般的胡人所傷害。
上一篇: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張九齡《感遇十二首·其四》精選經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