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合《原上新居》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姚合
秋來梨果熟,行哭小兒饑。鄰富雞長往,莊貧客漸稀。
借牛耕地晚,賣樹納錢遲。墻下當官道,依前夾竹籬。
這首五律,通過描述“原上新居”的生活,表現(xiàn)出詩人甘居困頓,而不愿攀高結(jié)貴、同流合污的心性。
“秋來梨果熟,行哭小兒饑。”首聯(lián),以鮮明的形象,點出此雖收獲之金秋,而小兒行至樹下卻望果喊饑。一面是碩果累累、一面是小兒喊饑,兩相對照,突出自家之貧窮,窮到了令小兒忍饑挨餓的地步。
“鄰富雞長往,莊貧客漸稀。”頷聯(lián)承上,仍以形象描述說明并非所有人家皆貧也,唯自家莊園貧困而已。你看,鄰居富裕到連雞也被吸引得前去啄食,而自己莊中卻因貧困而客漸稀少。此二句一面是雞爭往,一面是客漸少,字面雖平淺易懂,含意卻頗為深厚。除說明并非所有人家皆貧外,還突出了貧富懸殊的程度,暗暗諷刺了嫌貧愛富的世風。
“借牛耕地晚,賣樹納錢遲。”頸聯(lián)則寫貧困的原因。自家貧困因何也?是因為懶嗎?不是,那么到底是因為什么呢?一因“新居”農(nóng)村,農(nóng)具未置齊備,連耕牛也買不起,只得待他人耕后,“借牛”來耕,故而誤了播種節(jié)氣,谷物收獲自然差矣。二因田稅過重,谷物交納以后尚嫌不足,只得賣樹之后方能交齊。至此,我們便知道為何“秋來梨果熟,行哭小兒饑”了。試想,谷物歉收,不足納稅,尚需賣掉樹上之果方可交完田稅,故而小兒也就只能望果喊饑了。由此可見賦稅之沉重。
“墻下當官道,依前夾竹籬。”尾聯(lián),貌寫“新居”之圍墻,實則表現(xiàn)出一種甘居窮困、誓與官場絕交的高潔品格。“新居”之圍墻正當官道,本易于官場人物來往,但詩人卻在墻下種了些竹子權(quán)作籬笆,將“官道”與“新居”間隔開來。“竹”,乃是象征高潔之物。以竹作墻而與官道隔開,正表明其不與達官貴人同流合污的清高品格。“依前”二字,則表明這種思想和作法絕非今日始,而是早已這樣想、這樣做過的,今天不過無怨無悔、依然堅持罷了。
姚合長于五言,善寫個人生活與自然景色。本篇即通過自己“新居”農(nóng)村貧困情狀的描述,傳達出人貧而志潔,甘居鄉(xiāng)野而不入官場的決心。全篇雖僅短短40字,且詞語淺顯易懂,但形象鮮明生動,涵蘊深厚,耐人尋味,頗類樂府詩章。在唐代五言律詩中,是頗為不可多得之珍品。
上一篇:杜荀鶴《再經(jīng)胡城縣》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
下一篇:杜甫《又呈吳郎》精選經(jīng)典唐詩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