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何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與誰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朗月行》是樂府古題,屬《雜曲歌辭》,鮑照有《代朗月行》,寫佳人對月弦歌。李白這首《古朗月行》,僅用舊題,卻沒有因襲舊題內容,是寫有關月亮的美麗傳說的。李白對月亮有一種執著的愛,在他的詩集中,寫月的詩篇亦如寫酒的詩那么動人,而且數量亦可觀。在他心目中,月亮是光明和純凈的象征,黑暗與齷齪的對立物。其妹名月圓,其子名明月奴、玻璃,絕非偶然。“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關山月》)借月寫戍邊者思歸,申明非戰思想;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用以表現他的狂態; “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清風朗月不用一錢買,玉山自倒非人推”(《襄陽歌》)用以表現他的友情與豪情; “且飲杯中酒,乘月醉高樓”(《月下獨酌》)是對神仙思想的否定,等等。而寫人與月的關系的《把酒問月》,則與這首《古朗月行》,頗有某些相似之處。
這首詩前八句以樸素純真的筆觸描繪了童年的美好記憶,寫得那么明白暢曉而又自然,一串瑰麗奇特的傳說,構筑了一個優美神奇、玲瓏剔透的神話世界,一個個稚氣的疑問,把一個孩童對月亮的種種不解心理刻畫得十分細致。五六兩句形容月初升時逐漸明朗的情況。俗傳月中有仙人與桂樹,月初升時但見仙人的腳,漸明才能看到仙人與桂樹全影。后八句寫月蝕。“蟾蜍”二句,言月漸虧漸殘。傳說月中有蟾蜍(蝦蟆)食月。大明即月。“羿昔”二句,言古代善射者羿,射落九個太陽,使天和人都免除災難。“烏”指日。“陰精”二句,言月遭此劫難,失去光彩,已不能觀賞。陰精指月。末二句寫為月之被蝕而憂傷。這八句,前人以為有所諷刺,但寓意不明。
想象的豐富與奇特是李白詩的重要藝術特色。在他的詩中,我們不僅常常看到他借助于神話和歷史傳說,構造幻想世界,還能看到他在現實生活的常見事物中,以我之情奪物之情,馳騁想象,創造出人意表的思想境界和藝術形象。這首《古朗月行》可謂二者兼有。
(“蟾蜍”句)暗指貴妃能惑主聽。與《古風》中“蟾蜍薄太清”篇同意,但《古風》指武惠妃,此指楊貴妃,各有主意也。(沈德潛《唐詩別裁》)
憂祿山將叛時作。月,后象;日,君象。祿山之禍兆于女寵,故言蟾蜍蝕月明,以喻宮闈之盅惑,九烏無羿射,以見太陽之傾危,而究歸諸陰精淪惑,則以明皇本英明之辟,若非沉溺色荒,何以安危樂亡而不悟耶?危急之際,憂憤之詞。蕭士赟謂祿山叛后所作者,亦誤。(陳沆《詩比興箋》卷三)
上一篇:《古宴曲·于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古風(其一)·李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