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景仁
翩與歸鴻共北征, 登山臨水黯愁生。
江南草長鶯飛日, 游子離邦去里情。
五夜壯心悲伏櫪, 百年左計負躬耕。
自嫌詩少幽燕氣, 故作冰天躍馬行。
這首詩是乾隆四十年(1775)作者將往北京與親友告別的雜詩之一。
“翩與”二句,是寫北行時寂寞凄涼的情懷。翩然和回歸北方的鴻雁共同北行。登山臨水,據宋玉《九辯》:“登山臨水兮送將歸”。這里借用此句來表達詩人的離鄉之愁。“江南”二句就真實地表達了游子對故鄉的癡情。“江南”句是古詩名句,據丘遲《與陳伯之書》:“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這里借用此句點明了北上的時間,正是江南陽春三月、春暖花開的季節,在這樣美好的季節離開故里北上,留戀之情更加難舍難分。在交待了離鄉的時間以后,“五夜”二句又進一步交待了北行的原因。“五夜”即五更,這里指通宵。“伏櫪”出自曹操《步出夏門行》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左計,失策。躬耕,親自耕作。這兩句的意思是:通宵不眠,我象伏櫪的老馬壯心不已;沒有親自操作于田野,恐怕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失策了。這就是說,我還有壯志未酬,所以還不能歸隱田園。那么,他的壯志是什么呢? 最后兩句做了交待。《兩當軒集》前言說:“黃景仁的詩歌主要是反映個人身世的窮愁不遇,抒發寂寞凄涼的情懷為多,雖有憤世嫉俗的篇章,但有些作品的基調較低沉。”黃景仁對自己詩歌的這些不足之處有深刻的認識,他說:“自嫌詩少幽燕氣”,也就是說缺乏燕趙慷慨悲歌之氣,所以才“故作冰天躍馬行”,為了轉變“少幽燕氣”的詩風,詩人甘愿從草長鶯飛的江南到冰天雪地的北方躍馬前行。
這首詩巧用比興,含意深遠。語言明快曉暢,而又妥貼傳神,富有表現力。“故作冰天躍馬行”一句含蓄而雋永,似是在寫詩人在冰天雪地中躍馬前行,實則是寫出詩人希望自己的詩要有“幽燕氣”。向豪壯處發展。全詩不乏佳詞警句,含英咀華,耐人尋味。
上一篇:《學詩詩(其一、三)·明·都穆》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小童薛陽陶吹觱篥歌·唐·白居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