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穆
野水殘山破白云,清溪古樹曲通村。
幽人獨坐春山寂,林鳥無聲常閉門。
【評說】
本詩選自陳焯《湘管齋寓賞編》卷六。
都穆(1459—1526),明代文學家,字元敬,人稱南濠先生,吳縣(今江蘇蘇州)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及第,授工部主事,官至禮部主客司郎中,加太仆寺少卿。好學不殆,著述豐富,有《鐵網珊瑚》、《南濠詩話》等。他的父親都維明能畫梅,《明畫錄》有著錄。
關于這幅畫,陳焯有一段評論文字,很精彩,云:
右紙本立軸,寬八寸七分,長三尺二寸,山勢崚嶒,瀑流噴薄,灌木間聳起一樓,中有人倚幾看山,殊得綠杉野屋、落日氣清之概。南濠專工金石之學,不以畫見長,而其跡入妙如此,殆卷軸所流溢也。
陳焯告訴我們,都穆并不擅長繪畫,但他受家學熏陶,一旦作畫,意象豐富,意境幽美,亦成妙品。
題詩主要筆墨用來描寫畫面景象,蘊藉有致。首二句描寫畫面崚嶒山勢,涌泉細流,白云浮動,打破了蒼翠的山色。古樹叢林間的清溪,曲折地流向山村。山村隱沒在樹叢山坳里,畫面上只有一樓聳起于灌木叢中,樓上正有人倚幾獨坐,觀看春山幽靜沉寂的美景,故云“幽人獨坐春山寂”。結句,詩人用“林鳥無聲”、“常閉門”,緊承上句,說一鳥不鳴山更幽,一人不見山更靜,使“春山寂”寫得更為具體化、形象化。
畫靠題畫詩申補,題畫詩也靠題記、評論文字申補,相輔相成,共同完成解釋題旨的任務。本詩便是明證。都穆的畫已經不存,幸賴陳焯的評論文字,足以與題詩互相補充。題畫詩首句的“破”字,賦予凝固的事物以動態;次句的“村”,第三句的“春”,第四句的“鳥無聲”,都是畫幅上沒有表現或則不可能表現的,題畫詩起著申補畫意的藝術作用。而陳焯評論中的“山勢崚嶒”、“瀑流噴蕩”、“灌木間聳起一樓”、“落日氣清之概”,題詩中沒有表現,畫又不存,那么陳氏的文字便申補了題詩之意。我們將題畫詩和陳氏文字融合起來,便能真正完整地體認出都穆畫幅的風神。
上一篇:《題山水卷四首(選二)》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題山水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