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元祐
飛墨來從海岳庵①,春風吹雨滿江南。
青山肯被云遮盡,時聳尖奇一兩簪②。
【注釋】
①海岳庵:米芾在潤州所居的庵名,這里代指米芾。②簪:玉簪。
【評說】
本詩選自陳邦彥《歷代題畫詩類》卷九。
鄭元祐(1292—1364),元代詩人,字明德,自號尚左生,本處州遂昌(今屬浙江)人,隨父徙居錢塘,后長期僑居吳中。歷仕平江路儒學教授、浙江儒學提舉。詩格清峻蒼古,有《僑吳集》、《遂昌雜錄》。
郭天錫,即元代畫家郭畀,字天錫,他的畫,師法米芾,詳見郭畀《題米南宮像》“評說”。鄭元祐的題詩首先提出郭畀的藝術淵源,說他的筆墨從米芾處來。郭畀的題畫詩《題米南宮像》表達出欽仰米芾的情思,可以為鄭元祐的見解提供佐證。緊接著詩句描繪畫面景象,云雨滿江南,是說畫幅上布滿雨云,為郭畀《云山圖》先勾勒出一個總體畫境。三、四句詩,再具體表現它的細部特征,展現云霧富有動感、彌蒙的風神。詩人不說云霧的變幻和移動,卻將青山人格化,說青山豈肯被云霧遮住,時時高聳著它們尖尖的、怪奇的山頂,露出在云霧之上,好像一只、兩只玉簪。“時聳”兩字,練得好,曲盡云霧變幻莫定、隨時移動的情狀。全詩藝術想象奇特,喻象準確生動,構思靈巧,真正抓住了云山時隱時現的美感特征,把郭畀的《云山圖》寫活了。
上一篇:《貴妃上馬圖》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郭熙秋山平遠二首(其一)》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