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
甲寅秋,寓吳,作墨水仙為處梅吟邊清玩。時余年六十有七,看花霧中, 不過戲縱筆墨,觀者出門一笑可也。
剪剪春冰出萬壑,和春帶出芳叢。誰分弱水洗塵紅。低回金叵羅,約略玉玲瓏。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飛過天風。戲將瑤草散虛空。靈根何處覓,只在此山中。
這是張炎自題墨水仙畫的詞。張炎善畫水墨水仙花,并多次題詞,如《浣溪沙·寫墨水仙二紙寄曾心傳》、 《清平樂·題墨水仙雙清圖》、 《浪淘沙·余畫墨水仙并題其上》、《西江月·題墨水仙》、《浪淘沙·作墨水仙寄張伯雨》以及本詞。此畫此詞,是為蘇州友人陸處梅所作,作于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這時張炎客游吳地,寓居陸處梅家,為了答謝他的盛意,縱筆畫作水仙花,供他于吟詩作畫之余,鑒賞消遣。
畫家既已用筆墨創造了水仙的藝術形象,又用語言文字,再次創造了水仙的純潔美、清幽美。詞的上闋,著力描繪畫面上水仙的形和神。 “剪剪春冰出萬壑,和春帶出芳叢?!奔艏?,齊整的樣子。萬山千壑,春冰齊整,就在這個時節,水仙花叢開放,為人間帶來了溫馨的春意。水仙與梅花一樣,都在冰雪嚴寒的冬天,給人送來春天的喜訊,這是天賦的神圣物性。 “誰分弱水洗塵紅”,弱水,仙境中的水,東方朔《十洲記》:“(鳳麟)洲四面有弱水繞之,鴻毛不浮,不可越也?!彼苫崈舢惓#瑝m土都被仙水洗刷掉。 “低回金叵羅,約略玉玲瓏”,兩句是說,如酒盞般的黃色花心,依約低回,玉色花片,玲瓏剔透,大概有千瓣之多。金叵(po)羅,古代酒器,本詞喻花心。 《群芳譜》 “水仙”: “花大如簪頭,色白圓如酒杯,中承黃心,宛如盞樣”、 “千瓣者名玉玲瓏”。本詞所創造的幽美的水仙形象,具有繪畫藝術無法表現的藝術特征,詞云: “和春帶出芳叢”,花叢帶來溫馨的春意,如何畫得出?詞云:“低回金叵羅,約略玉玲瓏”,雙重比喻,又如何畫得出?萊辛在《拉奧孔》里說過,繪畫不能表達時間上的后繼,又說繪畫不能利用比喻。現在,張炎利用連續的動態,無法言喻的生活感受以及生動形象的比喻,創造出美的形象。這樣,畫上的水仙形象與題畫詞里的水仙形象,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擴大了藝術功能,發揮出最大限度的藝術魅力。
詞人因花名“水仙”,便在“仙”字上落想,詞的下闋不說在紙上畫水仙,卻說是神仙將水仙花散在空中,構思奇特,筆墨空靈。 “昨夜洞庭云一片,朗吟飛過天風”,化用呂巖詩“朗吟飛過洞庭湖”(鄭景璧《蒙齋筆談》引),畫家兼詞人的張炎,真像個神仙,駕起洞庭山上空的一片云,乘著天風,朗吟飛過吳郡,來到陸處梅家。 “洞庭”,不是呂巖詩里的湖南省洞庭湖,指的是吳郡西部的洞庭東山和西山。范成大《吳郡志》: “今洞庭山在太湖湖中,有東西兩山。”神仙一時高興,便將水仙花散在空中, “戲將瑤草散虛空”。瑤草,仙草,指水仙花。以上詞意空靈動蕩,結尾兩句才落到實處:“靈根何處覓,只在此山中”,靈根,珍貴花草之根,張炎詞里有時指蘭,本詞則指水仙。何處去尋找這瑤草靈根呢?只有在這洞庭山中陸處梅家的畫上,才能找到。
張炎題詠水仙畫,不說洛浦、湘皋,也不說蛾眉、凌波,脫出前人寫水仙的筆墨蹊徑,構想新穎,意象獨造。全詞語言雅凈清麗,氣格空靈疏朗,與水仙畫相映對,創造了凝姿含娟、玉潔冰清、清高孤貞的水仙的藝術形象,真是美的化身,有著凈化意念、陶冶情操、怡悅情性的美感作用。
上一篇:《黃帝祠宇李陽冰篆在縉云山》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為袁清容長幅》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