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純
一片吳淞江上秋①,澹云涼葉思悠悠。
何時莼菜鱸魚膾②,卻向先生畫里游。
【注釋】
①吳淞江上秋:用陸龜蒙《松石曉景圖》:“將歸與說文通后,寫得淞江岸上秋。” ②莼菜鱸魚膾:晉代張翰見秋風起,思念家鄉(xiāng)的莼菜、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shù)千里以要名爵乎?”遂返回吳中。事見《晉書·張翰傳》。
【評說】
本詩選自顧嗣立《元詩選三集·子素集》。
曹知白(1272—1355),元代畫家,字又玄、貞素,號云西,華亭(今上海松江)人。官昆山教諭,善畫山水,源于李成、郭熙,筆墨疏秀,有《疏松幽岫》、《雪山清霽》等圖存世。
這首題畫絕句不采用第三句突轉(zhuǎn)的寫法,卻通過連接聯(lián)想的藝術思維方式,使每句詩蟬聯(lián)而下,自然承接,思如貫珠,讀來流轉(zhuǎn)自如。詩人首先從圖上景象發(fā)端,吳淞江上一派秋色,次句寫到“澹云涼葉”,便將“秋色”具體化。畫上的秋色引發(fā)了讀畫人的秋思,“思悠悠”,很自然地想到了晉代張翰,想到他為了莼菜鱸膾而返回吳中的雅事。典故用得很妥帖,暗中扣合畫題上的“吳淞”。尾句,詩人將“思悠悠”的思緒,拉回到畫面上,饒有風趣地說,曹知白先生畫里的游魚,便是當年張翰思念的鱸魚。全詩意趣盎然,詩境從畫境托出,詩美與畫藝美得到完美的統(tǒng)一。
上一篇:《曹云西畫卷》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楚山清曉圖》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