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
昨夜風開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輪高。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
王昌齡(?—約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 一作太原(今屬山西)人。開元進士。他除擅長于寫邊塞詩外,還以善于描寫宮怨之情著稱。明人輯有《王昌齡集》。
這首詩《唐人絕句》作《殿前曲》。
“昨夜風開露井桃”,“露井”,指沒有蓋的井。這首句是點明季節,扣住了詩題的“春”字。古典詩詞中常見有寫露井旁的桃花,如賀知章《望人家桃李花》詩里就提到了“桃”:“桃李從來露井傍”。“未央前殿月輪高”,未央,漢宮名,故址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北長安城故城內西南隅。這第二句是點明地點,扣住了詩題的“宮”字。兩句詩的意思是:春風吹開了露井旁的桃花,未央宮前殿高懸著一輪明月。
在這里,兼用了比興手法,寓情于景,觸物起興,喻指宮中笙歌不絕,狂歡到深夜還未止息。我們從“昨夜”的追述之詞上,聯系到春宮的熱鬧非凡,可以探知這是一個失寵者在以幽怨的口吻,訴說著她的悵恨。看來,她已被封建帝王棄置在另處,“未央前殿”再也不是她能去的地方,因此目見桃花綻開,月光明亮,便黯然神傷。春意融融,她呢,卻不象這美好的自然景象一樣富有生機;銀光鋪灑,她心頭上卻籠罩著濃密的陰影。詩人雖未徑言她的這些痛苦。但其思想感情的隱伏,完全可讓讀者意會玩味。沈德潛在《唐詩別裁》中說:“只說他人之承寵,而己之失寵,悠然可會。”《春宮曲》就具有這種藝術特色。
“平陽歌舞新承寵,簾外春寒賜錦袍”,“平陽歌舞”,指漢武帝之衛皇后(字子夫)。她本是平陽公主的歌女,后被收入宮中,大受寵幸。“錦袍”,指華美彩色的皮袍,屬貴顯者的服裝。兩句詩的意思是:新人衛子夫貴為帝后,雖然到了桃花三月之時,漢武帝還猶恐春暖乍寒,關心著簾內之人的身冷,恩賜她艷麗的衣袍。“新承寵”的待遇如此豐厚,失寵者的卑冷也就可想而知。詩人寫怨而不言怨,怨意卻很分明,其奧秘就在于由此及彼地打通了一條可讓讀者想象的思路,得其意筆俱顯之妙。
全詩的景、人、事,完全是從失寵者的眼光中出現的,描寫了得寵者的特殊榮耀。這樣,就拓寬了四行詩的蘊含載體,拉開字句表面的帷幕,即能洞察到失寵者的內心世界。翻閱《漢書·外戚傳》便知這位失寵者不是別人,正是漢武帝之陳皇后(小名阿嬌。可參看劉禹錫詩《阿嬌怨》)。失寵與得寵是在對比中拉大距離的:一貴一賤,新人被帝王捧上了九天,舊人卻被棄落到一角;一近一遠,新人在帝王身邊承歡享樂, 舊人卻幽居僻地飲悲吞淚;一暖一冷,新人如玉體一般地備受帝王寵愛,舊人若冰人似地孤衾獨枕, 而所有這些歸結為一喜一悲。陳皇后失寵后的凄涼生活是在長門宮延續的,關于她的怨悱之情狀,在《春宮曲》中什么也沒寫,然而不著一字,卻可想象得出來,這是因為極言新人承寵,能愈加襯托失寵。春到人間,卻不到心間,明月皎皎,卻心境凄凄。她也許舉目望月,依稀聽見未央殿傳來了鼓樂齊鳴的聲響,在回憶著她也曾在那里度過歌舞嬉戲的夜晚,如今這些于眼前不復再現,自然會感傷不已。她也許獲悉了帝王向新人賜以錦袍的消息,聯想起自己被遺忘在冷宮無人過問,禁不住暗自悲泣。詩外有詩,給人留下了悠悠不盡的情味。
新人承寵的背后就是舊人被棄,這從另一方面譏諷了皇帝的喜新厭舊,沉溺聲色。在這首詩中,詩人多少有著以漢喻唐的用意,激人去肅然深思。
上一篇:《春宮怨·杜荀鶴》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春居雜興·王禹偁》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