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陽《游岳麓寺》原文與賞析
李東陽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腸第幾盤?
萬樹松杉雙徑合,四山風(fēng)雨一僧寒。
平沙淺草連天遠(yuǎn),落日孤城隔水看。
薊北江南俱入眼,鷓鴣聲里獨憑欄。
岳麓寺,在長沙市西南岳麓山上,湘江岸邊,一名麓山寺,岳麓山為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當(dāng)衡山之足,故名岳麓,又稱麓山。林木蔥郁,流泉潺潺。寺在山腰,建于西晉武帝泰始四年 (268),是湖南最古老的佛寺,有“漢魏最初名勝,湖湘第一道場”之稱。有前后兩殿,四面松杉密合。后殿藏經(jīng)閣前有羅漢松兩棵,合稱“松關(guān)”。登麓山寺,可俯瞰湘江北去,眺望市縣開闊城鄉(xiāng)。這首七言律詩寫麓山寺所見優(yōu)美景觀,有凄苦傷感之情。當(dāng)作于晚年。
“危峰高瞰楚江干,路在羊腸第幾盤?”起筆居高臨下,突出麓山寺位置及其高危。站在高高的岳麓高峰上,俯瞰湘江岸邊,人們攀登而上的羊腸小道,不知經(jīng)歷多少回旋。既見山寺之高危,又見攀登之不易。用反詰語,以表贊嘆,領(lǐng)起全篇。
“萬樹松杉雙徑合,四山風(fēng)雨一僧寒。”承接首聯(lián),展開所見。滿山上下,林木蔥蘢,數(shù)以萬計的蒼松翠柏,枝葉扶蘇,像要把兩條盤旋而上的小徑吞沒。四面八方,人跡杳杳,唯有古寺里的僧人,那樣孤寂、凄寒。
以上四句,見麓山之高及林木之秀,四山風(fēng)雨之中,山寺孤僧之寒得以突出,成為畫面主體,一個“寒”字,實乃詩人自我感受,用以收束上半篇,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感其寒。后四句,寫寺中遠(yuǎn)望所見。
“平沙淺草連天遠(yuǎn),落日孤城隔水看。”眺望湘江對岸,平坦的沙灘過去,淺淺的野草遙連天際,一望無涯,在廣漠的曠野上,古老長沙城孤零零地沉浸在落日余暉之中,如椽之筆,饒有畫感。“隔水看”三字與篇首形成呼應(yīng)。“孤”字亦系詩人移情于物。
“薊北湘南俱入眼,鷓鴣聲里獨憑欄。”岳麓寺前俯瞰遠(yuǎn)眺,這萬樹松杉、四山風(fēng)雨,是典型的湘南風(fēng)貌,這平沙淺草、落日孤城,很像詩人曾經(jīng)游歷過的薊北平原。詩人觸景生情,已沉醉于往事的縈回與對遠(yuǎn)方的懷念。在這思緒茫茫之時,傳來深林中鷓鴣的啼叫,其凄清孤獨與感傷之情,難以自持。深山古寺,雨后夕陽,一個登臨俯仰、心思茫然的詩人形象以及他那凄清、孤苦、迷茫、感傷的心情,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xiàn)。
全詩境界開闊高遠(yuǎn),景物富于變化,文筆開合自如,虛實相生,首尾圓合。詩中饒有畫意,情景交融,情調(diào)凄苦,“危”、“孤”、“寒”、“獨”四字已見貫穿全篇的感情線索。可與詩人《寄彭民望》詩參讀。
上一篇:姚鼐《游媚筆泉記》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尹伸《游峨眉前記》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