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作者: 張若晞 【本書體例】
【原文】:
籊籊竹竿(1),以釣于淇(2)。豈不爾思(3)?遠莫致之(4)。
泉源在左(5),淇水在右。女子有行(6),遠兄弟父母(7)。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8),佩玉之儺(9)。
淇水滺滺(10),檜楫松舟(11)。駕言出游(12),以寫我憂(13)。
【鑒賞】:
《竹竿》一詩的主旨,歷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毛詩序》謂其篇旨為“適異國”的“衛女思歸也。”此說后世注釋家所接受,成為一種傳統的看法,甚至有人認為它與另一首寫衛女“思歸寧”的衛地《邶風·泉水》以及《鄘風·載馳》同出一人手筆,都是許穆夫人所作,也有說是她的媵妾寫的。今人多從此說,袁梅謂本詩寫“一個女子備受思夫之苦,思緒萬千,如白云流水悠忽遠逝”(《詩經譯注》)。金啟華認為本詩是寫“女子回憶少時在娘家的樂趣(《詩經全譯》)。這些看法雖與《毛詩序》的看法還有點出入,但基本上是沿用舊說。都肯定詩中的女主人公是一位思歸的婦女。這些看法不能說不無根據,但總的來說,論據不足,違背詩意,不足徵信。
從探究詩的本意出發,此詩不象一個女子的口吻,倒象一個衛國男子,思念一個遠嫁異國的女子,憂思難遣,因賦此詩。
此詩共四章。寫一位男子在淇水之濱思念他所喜愛的姑娘,而這位美麗的姑娘已遠嫁他鄉,引起他心中無限的惆悵。
首章以“籊籊竹竿,以釣于淇”起興,回憶當年與姑娘釣游淇水之樂。《詩經》里有關衛地的民間情歌,大都牽涉到淇水。淇水流經衛國都城朝歌的北面,然后西折,再折向南,有如鄭國的溱與洧,是當時少男少女歡聚,談情說愛的風流之地。每當陽春三月,春光明媚,和風蕩漾,淇水泛波,河畔之濱,士女結伴,談情說愛,交歡結好。釣魚,在《詩經》中有特殊的寓意,聞一多先生對此作過精辟的解釋:“《國風》中言魚,皆兩性間互稱對方之瘦語。”是“代替‘匹偶’,或‘情侶’的隱語”。而“打魚、釣魚等行為是求偶的隱語”。據此可知,這位男子可能在淇水之畔遇到一位美麗的姑娘,并產生了向對方求愛的念頭,而且很可能是單相思,也可能女方對他的愛情還不理解,于是分手了。現在這位男子舊地重游,勾起往日幸福的回憶,用一表否定的反問句傳達了對女方的愛慕,一豈一思,思的深沉,愛的熱烈,不是不愛不思,而是由于路遠莫致。這就把這位男子思慕衛女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說明他已被思慕衛女之情一直困擾著而無法排遣。
次章點明求衛女不得的原因是由于她嫁他方。首兩句“泉源在左,淇水在右”,是興句。這位癡情男子臨淇水而興嘆,不禁黯然傷神。泉源,水名,淇水上游的支流。“泉源,即百泉也,在衛之西北,而東南流入淇。”(朱熹《詩集傳》)“水之北為左,南為右。泉源在朝歌北,故曰‘在左’;淇水屈轉于朝歌之南,故曰‘在右’。”(陳奐《詩毛氏傳疏》)這兩句點明淇水,旨在示意姑娘由此離開衛國,遠嫁異國,順勢引出“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兩句,明確說明姑娘因出嫁而遠離親人,詩義由隱而顯。陳子展先生對這兩句有甚為精辟的見解,他認為“女子有行,遠兄弟父母”是以當時的謠諺成語入詩g,給人一種似訴似嘆的感覺,言外隱然流露出詩人一片離索之悲緒,一片繾綣之戀情。實際上,這兩句似以平淡的語言回憶姑娘的出嫁,并未說明對姑娘的思念,但正是這種不說思念,而殷切思念之情就在其中,耐人尋味。
第三章仍以“淇水在右,泉源在左”起興。這位男主人公看著靜靜流淌的淇水,又陷入深沉的思念中。他想啊……想啊……回味著美好的過去。此時,他仿佛看見這位美麗的姑娘正從淇水邊翩翩而來,她的芳姿倩影是那么嬌好,身上的佩環伴隨著她輕盈的步態叮當作響,清亮的聲音悅耳,她笑起來露出美玉般的牙齒,可能臉上還有一個迷人的酒窩。“巧笑”兩句,為我們維妙維肖地勾勒出一個天真無邪的少女形象,詩人從鮮白的牙齒,婀娜的腰身,叮當作響的玉佩著筆,僅兩句便描寫出姑娘驚采艷絕的神韻風姿,實為勾魂攝魄的神來之筆,尤以虛筆出之,堪為奇絕。這里出現的美麗姑娘,乃是詩人心理上的一種幻影。思極神迷,幻想生焉。雖如此,但它仍是昔日少女形象在頭腦中的再現。這種虛實相生的寫法已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傳統表現手法。
第四章寫詩人從幻想中仍回到現實中來,衛女終不可得,愁思索懷,借出游以解憂。前兩句寫淇水悠悠日夜流,自己“剪不斷,理還亂”的愁緒無法排遣。于是坐上松木船,劃著檜木漿,泛游于淇水之上。這既是回憶當年的游樂生活,與首章淇水垂釣的回憶相呼應。也是眼前愁思心情的反映。這里的淇水猶如一根感情的紐帶,把昔日與今日,初戀的歡情與失戀的悲傷巧妙地聯系起來,形成于同一空間位置(淇水)的不同時間(今、昔)和不同情景的鮮明對照,表達了詩人始終忠于衛女的深摯感情,感人肺腑,這正是本詩在構思上的一大特點。詩的后兩句承前二句,說自己要駕舟出游了,目的在于排遣胸中郁積已久的憂愁。可是,“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云》)。看來詩人這種濃厚憂思是永難排遣的,借出游解憂只不過是一種心理寄托罷了。對愛情的忠貞之情,沛然從肺腑中流出,使人潸然淚下。
上一篇:《竹枝詞》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等》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