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龜雖壽,猶有竟時;
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
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曹操(155——220),三國魏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曹操精于兵法,善于詩文。現存在他寫的樂府詩二十余首,散文四十余篇。他的詩繼承了《詩經》、楚辭和漢樂府民歌的優良傳統,內容深刻,氣魄宏偉,慷慨悲壯,蒼勁雄渾。
這是曹操在建安十二年北伐烏桓的勝利歸途中寫成的詩。這一年作者已經五十三歲了。在大半生的奔波進取中,透識了一條生活真理,生命有它的自然規律,從生到死,由始而終,誰也無可逃脫;但在有限的生年中,人應該自強不息,不僅青年時期該當如此,就是到了暮年,也應“壯心不已”,這樣,人的生命不僅只是受天之限,還可以與天爭年。曹操的這首詩是一首抒發壯心遠志的詩,一千幾百年來,一直為人傳誦,啟發人珍惜壯年有為期,發揚暮年伏櫪志。
《龜雖壽》是一首抒發人生感慨之情的詠志詩,這樣的詩一般是不容易寫好的,如果是泛泛之論或平直之筆,也難以給人留下什么印象。這首詩超群之處在于:以傳聞中的神異之物(神龜、騰蛇)為反比,排除了人的不切實際的幻想,表明人無法超越人的生命的最高限度,也不能超越現實條件去構筑凌空的境界。但人是能動的,不論少青壯老,都可以在現實境地中以志求遠。為了發展這種詩情,曹操找到了非常理想的比喻對象,然后附情意于對象,使之成為自己志向的對象化: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這對于一個年過半百,并又壯心懷遠的奮斗者來說,是再恰當也不過的比喻了。詠志性的抒情詩,不僅要有藝術形象,還不可沒有凝聚情志的哲理式的格言警句。曹操在詩中寫出了“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的詩句,這就使前面的具體形象比喻,有了情志自然、情理結合的歸結。抒情詩,情致淺淡難以感人;但是,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只有情文并茂,才能成為好的抒情詩。 《龜雖壽》向我們證明了這一點。
上一篇:張謂《同王徵君洞庭有懷》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曹植《贈丁儀》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