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鮑照
五都矜財雄,三川養聲利。
百金不市死,明經有高位。
京城十二衢,飛甍各鱗次。
仕子彯華纓,游客竦輕轡。
明星晨未稀,軒蓋已云至。
賓御紛颯沓,鞍馬光照地。
寒暑在一時,繁華及春媚。
君平獨寂寞,身世兩相棄。
鮑照生當門閥制度方盛之時,才秀人微,仕進無途,故其詩每以懷才不遇為主題。這首詩托以詠史,感慨時事。詩中以主要篇幅描述富家貴族奢華得意光景,末尾以嚴君平自況,表現了對現實的不滿和守道安貧的耿介之志。
開頭四句,概括描述了當時以財富矜夸爭相求仕的社會風氣。“五都”和“三川”,泛指都市。漢代以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為五都。三川,郡名,秦置,因其地有河、洛、伊三川,故名。這兩句為互文,意謂五都、三川之人,皆以財富相矜夸,以名利為追求。“百金不市死”一句,向無的解。市死,即死市,棄市,指受死刑。《淮南子·說山》:“拘囹圄者以日為修(長),當死市者以日為短。”又《泛論》篇云:“而立秋之后,司寇之徒繼踵于廳,而死市之人血流于路。”可證。昔陶朱公云:“吾聞千金之子,不死于市”(見《史記·貨殖列傳》),此處降而為百金,意思是說,稍有錢財的人即可以錢通融,免于死罪。而言外是說,錢多的人即可謀得高官。如此才能和上二句相連,而全詩亦在諷刺以財富取官不學無術的人。“明經”,本指博通經術。漢代通經學的人可以作博士官。故《漢書·夏侯勝傳》載:“士病不明經術,經術茍明,其取青紫,如俛(俯)拾地芥耳。”以明經而取高位,尚為憑本事吃飯,詩人何未感慨?蓋此句當連上而意會,指豪富之家,以明經為幌子,混跡官場。
“京城十二衢”等八句,以濃墨重彩,描繪出一幅京城游仕的巨幅畫卷:在縱橫交錯的大街上,高樓的飛檐鱗次櫛比;已經做了官的人春風得意,華麗的帽帶隨風飄舞,前來求官的人策馬揚鞭,躍躍欲試;天還沒有大亮,達官們的高車駟馬,紛紜而至;賓客侍者前呼后擁,車馬上裝飾的珠寶眩人眼目;好一派繁華景象!這一層純用描寫,不著議論,而作者睥睨嘲弄的神氣,宛然如見。
最后四句是第三層。“寒暑”二句,承上文生發議論。錢仲聯曰:“此二句為比,炎涼世態,見于一時,故百花爭趁濃春時節而爭媚,猶仕者及時追逐功名也。”(見《鮑參軍集注》)竊意“寒暑”二字當承上啟下,非指世態炎涼,而是說貧富貴賤并集于一時,求仕者繁華競逐,而嚴君平獨自寂寞,是“寒暑”二字注腳。嚴君平,名遵,漢蜀郡人。卜筮于成都市,日閱數人,得百錢,足以自養,即閉肆下簾讀《老子》。揚雄少時曾從其游學,稱為逸民。嚴君平隱于市朝,本無意于求仕,鮑照以君平自況,而用世心切,故曰:“身世兩相棄”。兩相棄者,身棄世而不仕,世亦棄之而不任也。是鮑照在以嚴君平人格自勉的同時,仍有懷才不遇的憤慨。
此詩抒情言志,最得力于對比。前邊寫富家貴族,競逐于名利之途,寫得轟轟烈烈,沸沸揚揚;后只以一韻寫君平寂寞光景,便戛然而止,兩種人品遭際,形成強烈對比。懷才不遇的感慨,與守道安貧的節操,皆不言而自見。
此詩的構思,似受到左思《詠史》其四的啟發。其詩曰:
濟濟京城內,赫赫王侯居。
冠蓋蔭四術,朱輪竟長衢。
朝集金張館,暮宿許史廬。
南鄰擊鐘磬,北里吹笙竽。
寂寂揚子宅,門無卿相輿。
寥寥空宇中,所講在玄虛。
言論準宣尼,辭賦擬相如。
悠悠百世后,英名擅八區。
上一篇:《古柏行·[唐]杜甫》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詠史·[清]蒲松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