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虬媚幽姿,飛鴻響遠音。
薄霄愧云浮,棲川怍淵沉。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
徇祿反窮海,臥疴對空林。
衾枕昧節候,褰開暫窺臨。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
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祁祁傷豳歌,萋萋感楚吟。
索居易永久,離群難處心。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
謝靈運(385—433),南北朝時宋代著名詩人,陳郡陽夏(今河南太康)人,謝玄之孫,晉時襲封康樂公,故又名謝康樂。曾任永嘉太守、侍中、臨川內史等職。他是謝家門閥世族后代,對于當時執國的出身比較低微的劉宋王族又懷有不滿,政治上失勢后,便寄情山水,隱居會稽。后因謀反劉宋,被殺。謝靈運為人恃才傲物, “自謂才能宜參權要”,但遇與愿違。白居易《讀謝靈運詩》,把謝的詩作與際遇聯系起來加以考察,說得極為恰切: “謝公才廓落,與世不相遇。壯士郁不用,須有所泄處。泄為山水詩,逸韻諧奇趣。大必籠山海,細不遺草樹。豈惟玩景物,亦欲攄心素。往往即事中,未能忘興諭。因知康樂作,不獨在章句。”謝靈運在詩中專以自然山水題為對象,開創了山水詩派,擴大了詩的表現領域,展示了自然美。在文學史上有特殊意義。但謝詩的社會意義不大,且又過于雕琢堆砌,夾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玄言詞句。
池上樓在永嘉郡(今浙江溫州)。作者在此任太守約兩年,此詩約作于景平元年(423年)春。
詩人由于受到當權者的排斥,被從京都外放到永嘉任郡守,抑郁中得了一場病,病愈起床,登池上樓,看到了景物變換,時序更新,感物思歸,歸未能得,進退兩難,心神不安。詩中的景物音響,視聽見聞,一切存在中都粘連著這種心情。
作者登上層樓俯窺深淵,仰望高天,他更加意識到自己處身的不安感。池中的潛龍適意自在地幽居在水底,保真待時;天上的飛鴻高聲鳴叫著飛向了遠方,趨安避害。生活在水天世界中的這些生物,出處雖殊,卻可以自由地隨意所之,但自己仍還困守在這無聊的任所,真是仰愧云浮,俯怍淵沉。對此,詩人不是不想改變境地,但是想易行難, “進德智所拙,退耕力不任”,要去進德修業,卻又沒有這種聰明,因而此身終是無能為用;想回鄉退隱,又無力耕耘,不能自養。詩人知道,今日享得這一點俸祿,乃是用窮居海邊、臥病他鄉的代價所換得的。 “窮海”、 “空林”中的病苦、愁心,使人近于麻木了,然而登樓所見的清新景物,卻可以給人注入生機。詩人雖然怕外物的積極感召難能使人持久,但還是把視線投向了自然界。這時詩人用欣欣向榮的春日生機,顯示了自然的真與美,相形之下,濁世的宦途生涯所遇,就更加令人厭惡。 “傾耳聆波瀾,舉目眺嶇嵚。初景革緒風,新陽改故陰。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詩人從流水聲響和遠山峻險中,得到了忘我的寄托;初春的陽光改變了寒冬的余風,冬去春來,春草萌發,連園中柳林里的啼鳥都換成了新的種類。這里的春光美景,一時間使詩人留連忘返了。然而最終還是不能忘乎所以的, 《詩經》、 《楚辭》中寫的那些春日當歸的詩句,令人產生歸嘆。詩人敏感地體驗到,離群索居,獨處無偶,每天的時日都顯得過長,難以有一點安靜心情。那到底如何是好呢?謝靈運以詩作結說: “持操豈獨古,無悶徵在今。”遁士隱居而無煩惱,豈止是只有古人才能做到的,今天在自己身上不也得到驗證了嗎!寫到這里,思歸與隱居達到了統一,當然這還是詩的形象中的統一,若真正實行起來,也不一定那么坦然無悶,曠達之語不過是無可奈何時的自我慰安罷了。
這首詩中,詩人受現實境遇推動,有多成分構成的思想情感,對景色描繪,也在意向上多有轉換,情以物遷,物因情變,與一般即景抒情詩那種或悲或喜,只有一味吟盡的手法是很不相同的(如一個詩人失意之時,世上的一切物象他看來都是令人失望的,等等),謝詩的寫法客觀的色調更濃厚些。
上一篇:范仲淹《御街行》詩意|閱讀答案
下一篇:趙翼《讀史》詩意|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