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笳十八拍(節選)
(漢)蔡琰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①,
饑對肉酪兮不能餐②。
夜聞隴水兮聲嗚咽③,
朝見長城兮路杳漫④。
追思往日兮行李難⑤,
六拍悲來兮欲罷彈⑥。
【作者簡介】
蔡琰(生卒年不詳),東漢末年女詩人。字文姬,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漢代著名學者蔡邕之女,博學能文,又懂音律。初嫁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母家。興平(漢獻帝年號,公元194~195年)中,天下戰亂,為亂兵所虜,輾轉流落南匈奴十二年,被南匈奴左賢王納為妃子,生二子。后曹操用金璧把她贖回,改嫁同郡董祀。她的作品現存《悲憤詩》二首,一為五言體,一為楚辭體,內容大體相同;另有《胡笳十八拍》一首,相傳也是她所作,但真偽至今有爭論。這里姑從其舊,仍署其名。
【詞語簡注】
①凜凜:寒冷的樣子。兮,語氣詞,相當于“啊”,漢魏辭賦中常見。
②肉酪:北方少數民族常用食品。肉指肉干,是將動物的肉切割腌、曬成肉干、肉餅之類的食物;酪是用牛、羊等動物乳汁做成的半凝固食品。
③隴水:六盤山水,古稱六盤山為隴山,隴水當泛指出于隴山之水。
④杳漫:遙遠,漫長。
⑤行李:舊指使者,引申為行旅。
⑥罷彈:停止彈奏。
【內容簡介】
本詩最早見于宋代朱熹《楚辭集注·后語》,相傳為蔡琰所作。“胡笳”是漢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的一種管樂器,十八拍,在樂曲即十八樂章,在歌詞即為十八段詞。“胡笳十八拍”是古樂府琴曲歌詞。
《胡笳十八拍》通過作者自身不幸遭遇的敘述,揭露了軍閥混戰的罪惡、胡兵的殘暴,反映了東漢末年戰亂環境中廣大人民妻離子散被奴役、被侮辱的悲慘生活。節選的第六拍,描寫了作者被擄北上,到達六盤山(隴山)一帶的情景。冰霜凜冽、寒風刺骨的季節,饑寒交迫的女主人公,面對胡人的肉酪因吃不慣而難以下咽。夜間聽到六盤山溪水流淌不停,聲聲嗚咽;早晨看見長城外(在今寧夏固原市區西北)道路漫漫,一望無邊。回想起以往安逸優越的日子,怎使人不悲從中來,哀痛而欲停彈唱?全詩心理描摹細膩,情緒表達飽滿,感情抒發突出,真實地表現了詩人進退維谷、去國懷鄉、不適應胡地生活、痛苦難以名狀的情感。
上一篇:(唐)王貞白《胡 笳 曲》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岑參《胡笳歌送顏真卿使赴河隴》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