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鑒賞·《沁園春》
我生不辰,逢此百罹,況乎亂離。①奈惡因緣到,不夫不主,被擒捉去,為妾為妻。②父母公姑,弟兄姊妹,流落不知東與西。心中事,把家書寫下,分付伊誰?越人北向燕支,回首望、雁峰天一涯。③奈翠鬟云軟、笠兒怎戴;柳腰春細,馬性難騎。④缺月疏桐,淡煙衰草,對此如何不淚垂?⑤君知否,我生于何處,死亦魂歸。
【注釋】 ①罹(li,離):憂患,苦難。②因緣:佛教語。指產生結果的直接原因。③越人:江浙一帶古屬越地,故稱。燕支:古代地名,在今甘肅省永昌縣西。因燕支山得名。此處泛指西北塞外荒寒之地。④翠鬟云軟:指鬢發蓬松散亂。⑤“缺月”句:語本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譯文】 我生不逢時,蒙受了那么多的苦難,何況正是荒亂離別的年月。無可奈何,厄運到,沒有了丈夫,沒有了主人。被捉拿而去,作為侍妾,作為妻子。父母雙親,公公婆婆,兄弟姊妹,不知如今各在南北東西。心中有無限事,把家書寫好了,又托付給誰?
越人朝北向著燕支行進,回首遙望,故鄉雁峰已是天涯別離。我頭上發髻長又軟,重重的斗笠怎能戴?憔悴消瘦,柳腰纖細,馬兒也難以乘騎。虧缺的月亮高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淡淡的煙霧籠罩著枯萎的野草叢間。對此情景,怎么不叫人垂淚啼泣?請君相信,我生在什么地方,死后魂魄也要回到那里。
【集評】 宋·韋居安:“近丁丑(1277)歲,有過軍挾一婦人,經從長興和平酒庫前,題一詞,詞名《沁園春》,后書雙峰劉氏題。語意凄惋,見者為之傷心,可與蔣氏詞并傳。”(《梅澗詩話》卷下)
【總案】 元兵入侵,南宋覆滅,有多少幕家破人亡、妻離子散的悲劇。無兵所到之處,燒殺無辜,擄掠女子、財寶,慘絕人寰。劉氏這首詞記載了兵荒馬亂年月里下層人民的慘痛經歷。作為一個無依無靠的弱女子,就更加凄慘不堪。這是一位亡國奴所遭受的痛苦災難,是一幅活生生的宋末離亂圖。具有相當的史料價值,可貴的是,劉氏并不任人擺布,她留戀故鄉故土,至死不休,傳達出強烈的民族情緒。家國巨變,改變了一個弱女子的性格。當然,此詞語言較淺露,平鋪直敘而來,缺乏豐富的余蘊。
上一篇:蘇軾《江神子》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
下一篇:薛昭蘊《浣溪沙》翻譯|原文|思想感情|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