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顧璘·懊惱曲效齊梁體(錄二)·小時聞長沙》原文賞析
小時聞長沙,說在天盡處。人言見郎船,已過長沙去。
《懊惱曲》一作《懊儂歌》,產生于齊梁時江南吳地,多用來抒寫愛情受到挫折的痛苦,這種體裁系用兒女口吻作“代言體”,最要在癡情二字上用力,而以語言興象獨到者為佳。
一曲之妙在詩中擺出了兩種似乎矛盾的說法,令閨中少女莫衷一是。這女主人公怨惱地說:“小時候聽人說,長沙遠在天邊,那就是天的盡頭啰;可現在又聽人說,我那位冤家的船兒,已走過長沙去了,看來長沙又并非天的盡頭。”要么是A,要么非A,這是個簡單的邏輯常識。所以少婦料定必有一說是騙人的。也許她希望后者虛假,然而理智告訴她的卻相反。所以她“懊惱”。其實,詩中的前后兩說并無矛盾。對于古代江浙人來說,遠在長沙中游的長沙。自可喻為天邊,恰如唐人說長安在日邊一樣,那是修辭性的說法,而“人言見郎船,已過長沙去”則是一個事實的陳訴。旁觀者都會覺得問題很清楚,而詩中女子卻攪得一塌糊涂,實在是她因怨轉癡,遷怒于捎信者而已。這也是一種并不罕見的情態,詩人已將其描寫得入木三分。
上一篇:古詩《高啟·尋胡隱居》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翼·山行雜詩》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