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承漢飛將,束發(fā)即言兵。俠少何相問,從來事不平。黃云斷朔吹,白雪擁沙城。幸應(yīng)邊書募,橫戈會取名。
【箋釋】
[邠寧] 《元和郡縣圖志》卷三:“邠州,今為邠寧節(jié)度使理所,管州三:邠州、寧州、慶州。縣二十。《禹貢》雍州之域。周之先公劉所居之地。《詩·大雅》云‘篤公劉,于豳斯館’是也。《周本紀(jì)》曰:后稷子不窋末年,夏政衰,奔戎翟之間,至孫公劉,修后稷之業(yè),乃國于豳……自周東遷,其地屬秦。秦并天下,分三十六郡,屬內(nèi)史。漢屬右扶風(fēng),今州理即漢右扶風(fēng)之漆縣也。漆水在今縣西九里,西北流注于涇。今鳳翔府麟游縣東西亦有一漆水,與此異也。后漢于此置新平郡,及姚萇之亂,百姓夷滅,此地郡縣,并無理所,至后魏又置郡焉。文帝大統(tǒng)十四年,于今理置南豳州,廢帝除‘南’字。隋大業(yè)二年,省入寧州,義寧二年,復(fù)為新平郡。武德元年,復(fù)為豳州。開元十三年,以‘豳’與‘幽’字相涉,詔曰:‘魯魚變文,荊并誤聽。欲求辨惑,必也正名,改為“邠”字。’天寶元年,改為新平郡。乾元元年,復(fù)為邠州。”《舊唐書》卷一三《德宗紀(jì)》:貞元四年,“秋七月庚戌,以左金吾將軍張獻甫為邠寧節(jié)度使、陳許防御兵馬使。”十二年,“五月辛卯朔。丙申,邠寧節(jié)度使張獻甫卒。甲辰,以邠寧都虞侯楊朝晟為邠州刺史、邠寧慶節(jié)度使、銀夏節(jié)度使。”李益入張獻甫幕大約在貞元六七年間。
[漢飛將] 謂漢飛將軍李廣。李益郡望為隴西,故稱“身承漢飛將”。
[束發(fā)]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fā)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賈誼《新書·容經(jīng)》:“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xué),蹍小節(jié)焉,業(yè)小道焉;束發(fā)就大學(xué),蹍大節(jié)焉,業(yè)大道焉。”唐鮑溶《苦哉遠行人》:“去時始束發(fā),今來發(fā)已霜。”李益《從軍詩并序》:“出身二十年,三受末秩;從事十八載,五在兵間。故其為文咸多軍旅之思。”
[俠少] 任俠的少年。陳后主《洛陽道》其五:“黃金彈俠少,朱輪盛徹侯。”
[黃云] 邊塞之云。塞外沙漠地區(qū)黃沙飛揚,天空常呈黃色,故稱。梁簡文帝《隴西行》其二:“洗兵逢驟雨,送陣出黃云。”王維《送張判官赴河西》:“沙平連白雪,蓬卷入黃云。慷慨倚長劍,高歌一送君。”杜甫《佐還山后寄》其一:“山晚黃云合,歸時恐路迷。”仇兆鰲注:“塞云多黃,故公詩云‘黃云高未動’,又云‘山晚黃云合’。”《契丹國志》卷二五《晉胡嶠陷北記》:“三日登天嶺,嶺東西連亙,有路北下四顧冥然,黃云白草不可窮極。契丹謂嶠曰:‘此辭鄉(xiāng)嶺也,可一南望而為永訣,同行者皆慟哭,往往絕而復(fù)蘇。’”
[橫戈] 把戈橫拿著。多指作戰(zhàn)。杜甫《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胡星墜燕地,漢將仍橫戈。”
上一篇:《喜見外弟又言別》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賈校書東歸寄振上人》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