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袁凱·客中除夕》原文賞析
今夕為何夕?他鄉說故鄉。看人兒女大,為客歲年長。戎馬無休歇,關山正渺茫。一杯柏葉酒,未敵淚千行。
這首詩寫除夕夜旅居異地的鄉思客愁。
詩篇以對句發端,“今夕為何夕”關合“除夕”,“他鄉說故鄉”關合 “客中”,出語含蓄,暗示客愁。袁凱的近體詩往往師法杜甫,杜甫喜歡在句中用重字,如 “桃花細逐楊花落”“便下襄陽到洛陽”等便是。這里重出 “夕” “鄉”二字,“今夕為何夕”句從杜甫 《贈衛八處士》中 “今夕復何夕”一句脫化而來卻別具慧眼,于此可見袁凱學杜之一斑。
第二聯承上聯而來,寫客居生活的冷清和鄉思的綿長。因為身處異鄉,未能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在悠長的歲月中,目睹他人兒女已逐漸長大成人,這才頓時體味到自己客居他鄉已有不少年歲了。年華老大仍漂泊異鄉,此中的辛酸是難以言說的。這聯敘事中有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有滯留他鄉、思歸無計的凄寂,也隱含著作者的鄉思和回歸故里的迫切心情。
第三聯點出作者淹留他鄉、歲暮不歸的原因所在。硝煙遍地、烽火連天,在無休止的嚴酷戰爭中,關山阻隔,回歸故里的夢想竟成了泡影,這就難怪作者要頻到醉鄉、借酒澆愁了。柏葉酒,以柏樹葉浸制的酒。因柏樹歲寒不凋,故舊時習俗取其葉浸酒,元日飲用,以祝長壽。杜甫《元日示宗武》中便有“飄零還柏酒,衰病只藜床”之句。但一杯柏酒如何能消散詩人胸中郁結已久的愁怨呢?除夕本是合家歡聚、共享天倫的傳統節日,良宵仍處客中,怎不叫人悄焉動容,黯然神傷?“千行”,狀淚之多,涕灑縱橫,詩人的淚水中,既有客中除夕的鄉思客愁,更包含著對世事的憂慮及對戰亂中百姓苦難的關注。“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是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名句,三、四聯可能正由此化用而來,但不囿古人,有自己的意境。杜甫的涕泗源于洞庭湖浩瀚氣勢的激發,袁凱的“淚千行”則源于除夕客中獨處的情思。詩的前面兩聯本來只抒寫轉徙異鄉、漂泊無依的凄苦落寞之情,這是我國古典詩詞的永恒主題之一,至此意境卻陡然一轉而為闊大。對世事的關注憂慮體現了一個正直的士大夫的良知和強烈的責任感。正是由于詩人自覺地把個人命運與國家、民眾的命運聯系在一起,因而這首寫鄉思客愁的作品便有了廣闊的社會背景和較深的思想內涵,這是這首詩高于一般抒寫羈旅行役的鄉思離愁之作的地方。
上一篇:古詩《厲鶚·寶應舟中月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柯九思·宮詞》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