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柯九思·宮詞》原文賞析
四海升平無一事,常參已散集諸儒。傳宣群玉看名畫,先進開元納諫圖。
宮詞是寫宮廷生活的詩,這首是組詩《宮詞》十五首中的第四首。
常參,常參官。在常朝日參見皇帝的高級文官稱常參官。諸儒,各位儒臣。群玉,官名,群玉內史的省稱,掌管皇帝的書法名畫。開元,唐玄宗李隆基的年號。開元納諫圖是畫的唐玄宗聽取群臣進諫的圖畫。這首詩大意說,天下一派升平,常參官散朝后,皇帝召集儒臣,叫群玉內史把名畫獻上去讓他們欣賞,我就先把開元諫圖進上。
表面上看,這首詩是頌圣,寫太平君主與儒臣共賞名畫的雅事。實際上是一首諷諫詩,讀最后一句看得最明白。由最后反思全詩,可以看出它始終貫穿著諷諫的線索。
四海果真那么太平,一點事也沒有嗎?詩表面看起來是歌頌太平,實際上是用過頭的寫法暗含諷刺。不是真的天下無事,是皇帝不愿理事。那些議政的大臣無事可做,早早地就散朝了。皇帝沒有把心思放在理政上,卻放在請儒臣們觀賞名畫上。乍看起來,“常參已散集諸儒”,好像皇帝勤于政事,常參官散朝后馬上又召集諸儒議事,哪知道皇帝召集儒臣是要他們看名畫呢!皇帝為什么要急急地召集儒臣看畫呢?原來,皇帝是要炫耀自己。似乎是說,你看,我不僅能治理天下,還能搜羅欣賞這么多寶貴的名畫。詩人認為,皇帝這樣不理政事,炫耀驕矜,是危險的信號。如果不引起重視,發展下去,將會導致嚴重的后果。所以在獻圖的時候,詩人首先向皇帝呈進開元納諫圖,委婉諷諫。希望元朝皇帝像開元年間的唐玄宗一樣,虛心納諫,悉心理政,真正造就開元那樣的太平盛世。同時,詩還有言外之意,如果不認真理政,像唐玄宗一樣,太平盛世也可能釀出天寶末安史之亂那樣的天下大亂。
把向皇帝的進諫用開元納諫圖表現出來,非常切合看圖獻圖的背景,使進諫和全詩的內容融為一體,委婉含蓄,天衣無縫。這樣寫既符合宮詞之體,又表現了諷諫的用心。顯示出詩人淳厚的詩歌素養和精湛的創作技巧。
上一篇:古詩《袁凱·客中除夕》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胡助·宿牛群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