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李贄·系中八絕(錄二)·名山大壑登臨遍》原文賞析
名山大壑登臨遍,獨此垣中未入門。病間始知身在系,幾回白日幾黃昏。
萬歷二十九(1601)初春,官紳所指派的無賴之徒的一把火,把李贄棲身講學的湖北麻城“芝佛院”燒成一片焦土,這位被視為“異端之尤”而思想學說卻影響籠罩了一個時代的思想家哲學家被迫遷徙至北京附近的通州,寄居在一個叫馬經倫的朋友家。但既已為湖北縉紳所不容的李贄,更難為京師之地的士大夫寬宥。次年,都察院左都御史溫純伙同禮科給事中張問達向朝廷遞上一本疏奏,參劾李贄邪說惑眾,肆行不檢,罪大惡極,而且“倘一入都門,招致蠱惑,又為麻城之續” (《神宗實錄》),皇帝看罷疏奏,批示,李贄由錦衣衛捉拿治罪,其著作應一律銷毀。于是,李贄在獄中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段日子。在牢里,他寫了八首七絕,合稱《系中八絕》 (系即被縶,亦即被收獄中之意)。本詩是其中第一首,題為《老病始蘇》,想是在獄中又經歷了一場疾病折磨,而寫詩時病情剛剛好轉。
詩歌充滿著一種毫不以眼前的政治迫害為意的傲岸不屈的精神。前兩句完全是一種幽默調侃的口氣: 一生游歷天下,所有名山大壑都留下過我的足跡,獨獨沒有進到這高墻中來過。垣,即墻。此垣中,指眼前的監獄,但詩不說“此牢中” 而說“此垣中”,出以輕松的語調,就表現了對監牢生活無所謂的輕蔑。同樣,登臨名山大壑,本是人生一大快事,而作者偏偏將此等快意之事與蹲監牢這樣痛苦不堪之事相提并論等量齊觀,仿佛僅僅登山臨水而不進到“此垣中”倒是人生一大憾事,這自然是一種幽默,它使現實境況的苦楚化為烏有,其實質則是表現作者的從容冷峻和對政治迫害的極大蔑視。詩歌后兩句,扣題寫獄中的病:在病中我才發現自己確實身在系中,恍恍惚惚,不知過了幾個白日,幾回黃昏。身在病中,醫藥飲食,俱無人照應,這自然與外面不同,于是想起了自己的囚徒身份,字面上,后兩句相對于前兩句是內容與情緒的轉折,但“病間始知”也暗說病前全然不知,因而其內在精神又是與前兩句相承的,所表現的仍是這位思想自由的作者精神超乎現實境況之上,了不以危逆處境為意的高傲與不屈。
詩歌全然不假雕飾,惟以冷峻傲岸留給讀者深刻印象,這與作者藝術上的求真的主張是一致的。
上一篇:古詩《宋琬·同歐陽令飲鳳凰山下》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趙孟頫·和姚子敬秋懷》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