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闿運·曉上空泠峽》原文賞析
獵獵南風拂驛亭,五更牽纜上空泠。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
空泠峽,在湖北省宜昌市東南長江之中,《水經(jīng)注》: “江水自建平至東界峽,盛弘之謂空泠峽,峽甚高峻,即宜都,建平二郡界也。”這首詩寫詩人船過空泠峽的實際感受和他傲岸自適的豪邁情懷。
首句“獵獵南風拂驛亭”,不僅交待了詩人夜宿的具體地點,而且從聽覺和視覺的結合上寫出了天亮時空泠峽一帶的環(huán)境、氣氛,給人以豐富的聯(lián)想。山高月小,天色將明,萬籟俱靜,只有陣陣南風,吹得驛舍的窗戶簌簌作響。詩人不顧旅途的勞累,起身上路。曉風拂面,送來絲絲涼意。詩句中的“獵獵”,是風聲。驛亭,古代設在各處的、供傳遞公文的人或來往官吏休息的地方。此句中 “拂”字用得極佳,它把風吹物的動態(tài)表現(xiàn)得極其形象、生動,使無情無形之物成為有情有形之物,富有情趣。
次句“五更牽纜上空泠”,與詩題呈呼應之勢。“五更” 點明上船時間 (與“曉”呼應);“牽纜”說明行舟方式(是逆水行舟。由下游往上行,與 “上”呼應)。這句既是敘事也是寫景,詩人用極其簡潔、平實的筆墨,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山峽行舟圖,而且這幅畫面是那樣的空闊、縹緲: 山勢險峻、江流湍急,在迷蒙的晨霧中,依稀看見一行人拉著纖緩緩前行,在此伏彼起的纖夫號子聲中,船兒漸行漸遠,慢慢消失在遠方……這句詩,造語平淡,貌似無味,實則寓有畫意,可謂 “平淡有思致” 了。
第三、四句“慣行不解愁風水,瀑布灘雷只臥聽”,當是抒情,卻極富于形象性和哲理性。慣行,是說常年奔波于旅途,已成習慣。不解愁風水,是說不知道為風浪發(fā)愁。這第三句表述了詩人自己久經(jīng)風浪,無所畏懼的經(jīng)歷和豪情; 而第四句則是通過景物的描繪,進一步宣染、烘托了他“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 的悠然自得之態(tài)。句中的 “灘雷”,指瀑布落地或水流過灘頭時發(fā)出的響聲如雷。瀑布高懸,水聲如雷,這是何等壯觀的景象! 而詩人乘船過灘,竟然是“臥聽”其聲而毫不介意,又是何等的悠閑自在! 這需要多大的氣魄和胸襟!人物形象是多么鮮明和生動!末句的描繪,正是對前句“不解愁風水”最充分的體現(xiàn)。尤其是句中的那個“只”字,乍看毫不起眼,仔細體味一番,頓覺氣勢非凡,力生千鈞,因為它把詩人的一腔豪壯之氣,從容不迫之態(tài),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于此可見作者煉字之功。
王闿運在當時以文章著稱于世,然其詩才亦高絕。錢基博論王詩云“雅健雄深”,可謂確評。在這首《曉上空泠峽》詩中也得到具體印證: 雖然短短四句,然格調(diào)高雅、健朗,語言樸素、清新,意境開闊、雄奇,且詩中有畫,寓意深遠,非大手筆不可為。狄葆賢謂此詩“音節(jié)瀏亮,殊類太白、龍標”,當之無愧。
上一篇:古詩《徐禎卿·春思》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陳三立·曉抵九江作》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