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陳三立·曉抵九江作》原文賞析
藏舟夜半負之去,搖兀江湖便可憐。合眼風濤移枕上,撫膺家國逼燈前。鼾聲鄰榻添雷吼,曙色孤篷漏日妍。咫尺琵琶亭畔客,起看啼雁萬峰巔。
這首詩在造句遣詞上比較平實。但是,它仍然體現出清末宋詩派的藝術特色,力求追逐一種深遠的意境,于平實處仍具匠心。此詩只有兩處用典,即“藏舟夜半”句和“琵琶亭畔”句,其余全是寫實。但是它的“寫實”,其實是“不實”的?!安刂垡拱搿保砻媸怯?a href="http://www.tenkaichikennel.net/cidian/zhuangzi/"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莊子語意,寫夜間行船去九江,實際是說,自己命運莫測,漂泊不定,譬如有力者夜半負之而去,無可奈何。接句用“搖兀江湖”直承上句,顯得自然而有情致。因為“藏舟夜半”盡管活用,而且寄寓另一層意思,但從字面看,畢竟太實,所以接句必須具有一種搖曳的情思,才能加以補救。作者在用字上下了功夫,不用“遙蕩”、“搖落”,或“漂泊”、“搖落”等字,而在“搖?!倍稚霞右藻N煉。因為“搖蕩”、“搖落”等字,都較熟較實,這是作者所要避開的。“搖?!憋@得生澀,生澀反而虛活,詩意的容量也就更大一些?!皳u兀”不可釋為“搖蕩”,“搖”指飄零,“?!敝腹陋??!皳u?!币膊皇侵复诮蠐u蕩,即使有這個意思,也只不過沾了一點。詩句主要的、深層的意思,是寫作者自己飄零孤獨的身世和坎坷的處境。正因身世飄零,孤獨無依,作者也就自己可憐自己了?!氨憧蓱z”的“便”不能用“最”、“更”等字代替,這也是為了避實避熟。作者在此處選用意義較虛的“便”字,只是表達一種情致,可以會其意,不必以言說。
詩的中間兩聯,都是寫舟中實境和實感,但是作者的意中之境和言外之感,卻是和首兩句突出的飄零孤獨的心境緊緊相連的。飄零孤獨從何而來?有了這種心情,又會隨時想到什么?這一切都是因為時局發生了劇烈變化。1901年作者寫此詩時,他和父親陳寶箴,已于戊戌變法(1898)失敗后,同被清政府革職,永不敘用。而在前一年(1900),又發生了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的巨變。一種皇皇不知所措的失落感和撫膺切齒的家國之痛,壓在心頭,他怎能不感到時局風濤移來枕上,家國慘變逼在燈前呢?在孤寂悵恨的境況下,鄰榻鼾聲更使他心情煩亂。他覺得許多人不識不知,仍在做著好夢,實在可悲。希望在哪里呢?這時船頭露出曙色,孤篷漏下可愛的日光,作者感到了一點暖意。但是到了九江,琵琶亭近在咫尺,又使他想起,自己也和白居易一樣,“同是天涯淪落人”。翹首遠望,萬峰之巔,雁陣哀啼。它們也是漂泊天涯的匆匆過客,命運將把它們帶往何方呢?
上一篇:古詩《王闿運·曉上空泠峽》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元好問·論詩(錄)·暈碧裁紅點綴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