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俞明震·大雪登烏稍嶺》原文賞析
古浪河西流,莊浪河東注。兩水各西東,中立此天柱。昨夜雪嵯峨,長城萬峰聚。眩光鳥雀靜,構相龍虎踞。瓚岏露空隙,是水湍行處。東水奔黃河,西水穿沙去。群峰列玉屏,神工施斧鋸。不見馬牙山,呼風作哮怒。
烏稍嶺(今作烏鞘嶺),在甘肅古浪縣南,河西走廊的東部。向西北過烏稍嶺以后,雨量急劇減少,可見其高峻綿亙的氣勢。冬日,烏稍嶺積雪皚皚,景色蔚為壯觀。本詩作于宣統三年辛亥(1911)初冬,寫大雪后登烏稍嶺所看到的奇麗風光。
前四句寫烏稍嶺的地理位置。它的東北面有古浪河水向西流去,經過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潴為澤。它的西南面有莊浪河水東流,經皋蘭縣境流入黃河。在兩水中間,烏稍嶺像一個頂天立地的天柱,巍然屹立在西北高原上。
中間十句寫雪景。一夜的飄絮大雪,使高峻綿亙的烏稍嶺披上了莽莽銀裝。伏越烏稍嶺,向東西兩個方向蜿蜒延伸遠度的萬里長城,時而爬上險峻的山巔,時而臥伏低回的峽谷,把千山萬壑都聚攏在它的腋下。耀眼的晶瑩冰雪,白茫茫的大地山川,再也聽不到鳥雀的喧鳴。“山舞銀蛇,原馳臘象”,好一派西域風光,真是虎踞龍盤,雄偉壯觀的險要所在。
在這漫天白雪覆蓋的崇山峻嶺之中“瓚岏露空隙”,可以看到兩條飄舞著的錦帶,使到處鋪滿白雪的山川,裂開兩道縫隙。這就是古浪河和莊浪河的水流,一支向東,奔向黃河,一支向西,穿越沙漠。“群峰列玉屏,神工施斧踞。”白雪覆蓋的烏稍嶺,像一架高聳的玉屏風一般,挺立在兩水的中央,兩河的水流只能在層層山谷中艱難地穿行。這奇麗壯觀的大自然之美,使詩人禁不住發出由衷的贊美,這真是鬼斧神工,令人驚嘆,令人神往。
最后兩句抒情,表達了詩人蒼涼的心情。
“馬牙山”,當為馬銜山,在距烏稍嶺數百里的臨洮縣西南。宋大中祥符年間,宋和夏曾在這里發生戰斗,甘、涼二州被攻占。作者寫此詩時,清王朝正處于風雨飄搖的崩潰前夕。內地各省的抗清起義活動接連不斷,甘肅因地域偏僻,波及較少。但是詩人對當時的嚴峻政治形勢,還是有所了解,因而心情是極不平靜的。詩人不由想到涼州地區,在歷史上曾多次為外族所攻占。馬銜山一帶曾多次發生戰斗。在這里,作者是用馬銜山泛指甘肅地區。“不見馬牙山,呼風作哮怒。”暗喻國事的動蕩。站在烏稍嶺上,雖然看不到百里以外的馬銜山,但是,呼嘯的朔風,像咆哮的獅虎,嚴峻的形勢,使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在心情上不能不感到悵惘、悲涼。
上一篇:古詩《錢載·夜行將至柳前作》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孫原湘·太湖舟中》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