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洪昇·京東雜感》原文賞析
勝國巡游地,孤城有廢宮。周垣春草外,園殿夕陽中。狐搰沙翻雪,鴟蹲樹嘯風。唯余舊村落,雞犬似新豐。
詩題之京東,即北京東郊。北京,既是明之首都,又是清之京師。京東一帶則是明朝十三個皇帝之寢陵。昔日之京東,陵園峩峩,莊嚴肅穆,草木蔥蘢。而朝代的更迭,使這一帶變得破敗荒涼。出生于明亡之后的洪昇,對此感慨良深,遂借古跡,通過憑吊明帝寢陵,以寄興亡之嘆。
詩之首聯即作古今對比,以見興廢之意:“勝國巡游地,孤城有廢宮。”“勝國”,滅亡之國(為后一朝所勝),此指明王朝。昔時之京東為明天子巡游之地,極受重視。那時天子出游,旌旗蔽天,儀仗肅穆,鼓樂齊鳴。現在呢,偌大一塊京東之地,卻荒涼異常,只有若干廢宮一座荒城還在那里,人世滄桑之感油然而生。這兩句詩,一寫昔之盛,一寫今之廢,而以今之廢統攝全篇,整首詩都是圍繞次句展開。
中間兩聯即就“廢”字進一步發揮,作具體描狀。大體說來,又有兩法,一是景物烘托,一是對比。“周垣春草外,園殿夕陽中”是用景物烘托之法。“周垣”,指明陵四周的圍墻。“園殿”,指明帝的陵園寢殿。詩以春草“點綴”周垣,以夕陽“點綴”園殿,使圍墻、陵園寢殿罩上一層凄涼黯淡的色彩。“狐搰沙翻雪,鴟蹲樹嘯風”則是用對比之法。《國語·吳語》:“夫諺曰:‘狐埋之而狐搰之,是以無成功。’”諺語以狐貍埋物地下,旋又挖出以喻疑心過度。“鴟”即貓頭鷹。這兩句詩用明陵中的狐貍掘土,貓頭鷹在狂風呼嘯的古樹上發出驚心的叫聲,同第一句“勝國巡游地”遙相對比,以突出現在的冷落。
如果說以上六句是寫京東地區的由盛轉衰,重點突出一個“變”字,那么,尾聯卻以不變收束:“唯余舊村落,雞犬似新豐。”不變的舊村落,使詩人不由得想起了漢高祖劉邦建新豐的故事。漢高祖劉邦即帝位后,其父卻想回歸沛縣豐邑故里。為了滿足其父思鄉的心理,劉邦就在長安附近另建一城,城中的街道房屋一仍豐邑模樣,名曰“新豐”。詩人取新豐與豐邑二者形貌之不變,以狀京東地區“舊村落”形貌之未變。寫“舊村落”的未變,則是為了反襯京東明陵的變。昔日赫赫莊嚴的明陵,今日變得滿目荒涼,反不及尋常百姓家能始終如一地保持原有的樣子。兩句詩以景寫情,寄興深微。
此詩為懷古之作,懷古詩其目的不在于從史跡中引出經驗教訓,而是重在發古今興亡之嘆,這同詠史詩不大相同。這樣,詩就少史實的敘述,少議論,而以眼前景致發興,顯得空靈而有情致。
上一篇:古詩《范梈·京下思歸》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顧炎武·京口即事》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