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王士禛·雨中度故關》原文賞析
危棧飛流萬仞山,戍樓遙指暮云間。西風忽送瀟瀟雨,滿路槐花過故關。
詩題中的 “故關”,指河北省的井陘關 (陘音xing)??滴跏荒?(1672) 六月,王士禛由戶部福建司郎中奉命典四川鄉試,這首詩是他夏末秋初由京入蜀經過井陘關時所作。井陘關又名土門關,故址在今河北井陘縣北井陘山上,是華北平原進入太行山區的隘口?!秴问洗呵铩び惺加[》以此為天下九塞之一,形勢十分險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王翦伐趙、韓信破趙、拓跋魏伐后燕等,皆出兵井陘,是有名的古戰場之一。這首《雨中度故關》,作者以生動形象的筆墨,描寫了井陘關的險要形勢,以及在出關道路上所見到的特有景色。
前兩句寫山勢的險峻?!拔!奔锤邞矣谘卤谥系臈5?,“飛流” 即瀑布。在“萬仞”高山上(古代以八尺為一仞,“萬仞”是極言其高),峭巖陡壁間鑿孔架橋連結而成的棧道,與那從天而落、飛流直下的瀑布交相映襯; 兵士們守望的“戍樓”清晰可見,遠遠地高聳在暮云中間。這兩句,作者精心選擇了“危?!薄ⅰ帮w流”和“戍樓”、“暮云”等幾個富有特征的意象,把井陘關山勢的高峻、險要,寫得十分生動、精練而又傳神。其中 “危?!?、“戍樓”又隱隱透露出古戰場的氣息,使人產生出對井陘關的軍事地位和漫長歷史的聯想,可謂善于“引而不發”。從用語上看,詩人融會了唐代著名詩句如 “飛流直下三千尺” (李白)、“一片孤城萬仞山” (王之渙)、“牧童遙指杏花村” (杜牧) 中的 “飛流”、“萬仞山” 和 “遙指”這些詞語,使詩意顯得更加深厚,更加耐人尋味。
如果順著前兩句的思路寫下去,那么后兩句就該是對古戰場的憑吊和對歷史往事的感嘆。然而,高明的作者卻另有巧妙的安排,他把筆鋒一掉,宕開一步,出人意外地寫出了西風送雨、滿路槐花的特有景色,令人眼目一新。你看,西風過處,忽然下起了瀟瀟大雨,風聲雨聲,連成一片;此時,在風雨中槐花紛紛飛落,鋪滿道路,詩人就在這花雨之中,度過了故關。這是多么富有詩意的情景啊!全詩在這里自然結束,留下了深長的意味,其中有對此地美景的欣賞和留戀,也隱含著由于過古戰場而引起的一絲淡淡的悲涼和莫名的悵惘,它與槐花細細的甜香混合在一起,直沁人心脾。
這首詩前兩句與后兩句的意境迥然不同,前者氣勢雄偉而后者清新明麗,但它們結合在一起,卻又十分自然,構成了全詩雄偉清麗的特色。四句之間,針線細密,意脈貫通,結構謹嚴。首句提到“萬仞山”,山高則氣象多變,為以下寫風雨預作暗示。次句即談到“暮云”,第三句于是寫到風、雨,由風、雨而“滿路槐花”,結構變化曲折而又流暢自然,出人意表而又入人意中。特別是第三句一轉,為全詩開出了新境界。正如元人楊載在《詩法家數》中論到絕句時說:“宛轉變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轉變得好,則第四句如順流之舟矣?!庇捎诖嗽姷谌滢D得巧妙,承前則暗中蟬聯,啟后則水到渠成,使得高峻、險要的井陘關,不僅具有古戰場的特色,也有了美麗景色的醉人的風姿,讀來格外動人。
上一篇:古詩《龔自珍·己亥雜詩(錄六)·陶潛詩喜說荊軻》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潘德輿·雨后看山》原文賞析